營養師薛曉晶引述哈佛最新研究指出,鋰元素可延緩阿茲海默症的發生,建議日常可攝取燕麥、香蕉等6大原型食材,有助維護腦健康;示意圖。(圖取自freepik)
葉立斌/核稿編輯
〔健康頻道/綜合報導〕為了預防失智,你是不是各種運動、飲食方式都嘗試,深怕做得不足夠?但其實大腦健康關鍵可能藏在你想不到的細節中。營養師薛曉晶引述哈佛最新研究,指出鋰(Lithium)這種常被聯想到情緒穩定的微量元素,其實也是大腦維持認知功能、延緩阿茲海默症發生的重要守護者。研究團隊發現,在輕度認知障礙(MCI)甚至早期阿茲海默症患者的大腦中,鋰含量顯著下降,而這種缺乏可能是疾病發展的早期關鍵。
缺乏易致β-類澱粉蛋白堆積增
薛曉晶於臉書專頁「」發文表示,根據哈佛大學醫學院與波士頓兒童醫院、芝加哥拉許大學阿茲海默症中心的團隊,在《Nature》於2025年8月6日發表的研究顯示,鋰不只是情緒藥物成分,它在腦部的自然濃度與突觸、髓鞘保護及抗發炎反應都有關。當飲食中鋰攝取不足,或因β-類澱粉蛋白沉積而使鋰被「鎖住」時,大腦就會出現一連串退化訊號,如:β-類澱粉蛋白堆積增加等,也讓阿茲海默症提早找上門。
請繼續往下閱讀...
此外,薛曉晶說,研究團隊進一步在動物實驗中證實,補充鋰草酸鹽(Lithium orotate),能顯著防止病理變化與記憶力下降。這代表維持體內鋰的平衡,可能是未來預防與延緩阿茲海默症的新策略。更重要的是,鋰也可以從日常飲食獲取,雖然濃度不如藥物劑量高,卻能為大腦提供長期、溫和的保護力。
6大含鋰原型食材維護腦健康
至於日常餐桌上,鋰的友好飲食清單內容有哪些?薛曉晶說,依台灣六大類飲食分類,建議飲食攝取以下含鋰量較高原型食材,以維持鋰的穩定供應:
●全榖雜糧類:如小麥、燕麥、綠豌豆等。
●豆魚蛋肉類:如黃豆、大豆種子、部分地區雞蛋、雞胸、雞腿、豬肉、牛肉等。
●乳品類:某些硬質乳酪、法國鮮奶酪。
●蔬菜類:如洋蔥、大蒜、四季豆、部分地區番茄等。
●水果類:如德國部分地區水果、葡萄、李子、一般香蕉等。
●油脂與堅果種子類:如杏仁、花生等。
營養師薛曉晶說,堅果類如花生、杏仁含鋰量雖高,但熱量過高,攝取量低,反而不是好來源,建議搭配麥得飲食,以降低失智風險;示意圖。(圖取自freepik)
薛曉晶進一步說明,簡單來說,全榖雜糧類、蔬菜類含量雖偏低,但攝取量較高,是提供鋰來源的較佳食物;而堅果類雖含量偏高,但熱量過高,攝取量低,反而不是良好來源。建議再搭配科學證實對認知退化有保護作用的麥得飲食(MIND Diet),每日均衡攝取足量蔬菜及全榖雜糧類等、充足飲水與運動,早期維持鋰平衡,讓大腦長期處於抗發炎與穩定狀態,或許能為大腦爭取更多時間,進一步降低失智風險。
薛曉晶強調,缺乏鋰不再只是情緒管理的議題,來自哈佛大學的研究也已揭示,它可能是影響認知老化與阿茲海默症發生的關鍵因子。若家族中有阿茲海默症病史,建議或可與專業醫師討論是否需要進一步的鋰補充策略。
。
。
標題:哈佛最新研究! 延緩阿茲海默症關鍵因子在這「鋰」
地址:https://www.twetclubs.com/post/1136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