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養師王證瑋表示,外食族/飲食不均者、年長者或牙口不好的族群、減肥或節食族、素食族群、身體處於恢復或壓力狀態者,都是缺乏蛋白質的常見族群;示意圖。(圖取自freepik)
葉立斌/核稿編輯
〔健康頻道/綜合報導〕大家常看到運動、健身的人會喝蛋白粉飲料來補充蛋白質,千萬別以為只有他們會缺蛋白質,營養師王證瑋表示,外食族/飲食不均者、年長者或牙口不好的族群、減肥或節食族、素食族群、身體處於恢復或壓力狀態者,都是缺乏蛋白質的常見族群。
王證瑋在臉書專頁「」發文指出,蛋白質一般建議攝取量是每公斤體重×1.0-1.2公克蛋白質/天,例如60公斤×1.2=約72公克蛋白質/天,而常見食物的蛋白質含量:雞蛋1顆約6-7g、豆腐1塊約8g、雞胸肉100g約23g、鮭魚100g約20g、毛豆100g約13g,因此通常三餐若沒有主動安排蛋白質食物,一整天容易落在只有一半量。
請繼續往下閱讀...
缺乏蛋白質的常見族群
●外食族/飲食不均者:外食常以澱粉為主(飯麵湯),蛋白質攝取量偏低;有些便當「主菜只有3口肉」,其實遠遠不夠。
●年長者或牙口不好的族群:咀嚼不易、胃口變差,容易導致喫得少導致肌肉量快速流失(肌少症);蛋白質缺乏也影響免疫力與傷口修復能力。
●減肥或節食族:減少熱量攝取時若未顧及蛋白質比例,易造成肌肉流失、基礎代謝下降;表面上變瘦,其實是「瘦錯東西」。
●素食族群:未正確搭配植物性蛋白質來源者(如豆製品、堅果、穀物等);容易導致總攝取量與胺基酸組合都不足。
●身體處於恢復或壓力狀態者:包括術後、慢性病、情緒壓力大、熬夜等狀況;蛋白質是「修復原料」,此時反而更需要補充。
王證瑋建議,每餐要「看得見蛋白質」,如雞蛋、豆腐、魚肉、豆漿等;若三餐難補足,可選擇乳清蛋白、植物性蛋白粉、營養補充飲輔助;早上補蛋白質很重要,有助穩定血糖與延長飽足感;高齡者、病後恢復者、孕婦應提高蛋白質攝取(可至每公斤1.2-1.5g)。
。
。
標題:不運動也可能缺蛋白質 常見6族群一次看
地址:https://www.twetclubs.com/post/1136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