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部表示,從農曆5月一路到10月,天天都能喫到最新鮮的龍眼,國健署呼籲,每日喫的量要控制好,腎友別喫太多。(資料照)
李惠芬/核稿編輯
〔健康頻道/綜合報導〕「你是我的『眼』」時間過得好快,一轉眼秋天就要來了!秋天正是龍眼盛產季,香甜飽滿的小果實,不僅能當零食解饞,更是台灣人餐桌與藥膳裡的養生寶。在臉書粉專「」特別盤點台灣常見4大龍眼品種,從農曆5月一路到10月,天天都能喫到最新鮮的龍眼!龍眼富含維生素C,抗氧化、還能促進膠原蛋白生成,不過因高鉀特性,腎臟疾病患者要謹慎,適量的喫。
台灣4大龍眼品種
●五月龍眼:農曆5月最早成熟,果實中等、糖度高,超適合鮮食。
請繼續往下閱讀...
●粉殼龍眼:台灣主要栽種品種,果皮佈滿果粉,鮮食、加工兩相宜。
●韌蒂仔龍眼:果梗超有韌性,不易落果,果肉脆甜,口感滿分。
●十月龍眼:全台最晚熟,農曆10月仍可採收,果實大顆、甜度更高!
從夏日清甜的龍眼到冬季暖補的桂圓,一顆小果實,藏著滿滿四季的味道。
龍眼富含維生素C,不僅抗氧化,還能促進膠原蛋白生成;圖為情境照。(圖取自freepik)
營養價值驚人!這族群要特別注意
另外,國健署指出,龍眼屬於水果類,富含維生素C,不僅能抗氧化,還能促進膠原蛋白生成,幫助組織修復。與一般水果相比,龍眼的鉀含量更高,能維持體內水分平衡。不過腎臟疾病患者要謹慎,應依照醫師建議,控制食用量,避免攝取過多鉀。
依據「我的餐盤」口訣,每餐水果拳頭大,1份龍眼(約13顆、帶殼約130克)就足夠。龍眼雖然香甜,但熱量也不容小覷,建議先抓好份量再喫,避免一口接一口,熱量超標!愛喫龍眼的你,不妨趁盛產季挑戰一下「4大品種」收集,既能嚐鮮又能補充營養,但千萬別過量,健康才是真正的甜蜜!
。
。
標題:呷龍眼有口訣 腎友千萬別貪嘴
地址:https://www.twetclubs.com/post/1138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