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食健康

1天洗臉別超過2次 醫:保護臉部微生物平衡助健康

臉部別過度清潔,醫師張家銘指出,皮膚上微生物,包括細菌、真菌等,會調節免疫系統,勿打破平衡,才能降低健康危機;圖為情境照。(圖取自freepik)

紀麗君/核稿編輯

〔健康頻道/綜合報導〕不少民眾常擔心洗臉不洗乾淨,會導致皮膚不夠健康。台北榮總遺傳優生科主任張家銘指出,「這是很大的誤解」,皮膚上微生物,包括細菌、真菌、病毒,還有一些微小蟎類,並不單純全是「骯髒」或「有害」。它們對調節免疫系統,甚至可參與皮膚屏障修復,常可助一臂之力。他提醒,勿打破平衡,才能降低健康危機。

張家銘在粉絲專頁「」引述分享,健康的皮膚微生物組像「治安良好的社區」,各種「居民」各司其職,互相牽制又互相幫忙。例如,表皮葡萄球菌可以促進神經醯胺(ceramides)生成,幫助皮膚保濕;痤瘡桿菌會產生短鏈脂肪酸,讓皮膚維持微酸環境,減少壞菌定殖。當這樣的平衡存在,皮膚看起來就會穩定、少發炎,修復能力也好。

請繼續往下閱讀...

一旦平衡被打破, 問題就來。張家銘說,異位性皮膚炎患者常會出現大量金黃色葡萄球菌,讓皮膚防禦力下降,屏障變脆弱,更容易紅腫癢。痤瘡並不是單純的痤瘡桿菌太多,而是特定菌株在皮脂和免疫反應的交互作用下,讓毛囊環境變得更容易發炎。

張家銘又說,牛皮癬、化膿性汗腺炎、魚鱗癬、酒糟,甚至皮膚癌,都能在皮膚微生物組中,找到共同的變化,那就是有益菌減少、有害菌增多,或菌種開始分泌更多破壞屏障的酶。因此,他最常告訴病人的是,想要皮膚健康,不一定要靠一堆昂貴的保養品,反而要先照顧好皮膚微生物的「居家環境」,保持平衡。

張家銘建議民眾,從生活顧好微生物的4項做法:

●不要過度清潔。一天洗2次臉,用溫和、pH接近皮膚的清潔品就足夠。過度使用高酒精,或強抗菌的清潔液,會把好菌、壞菌一起清掉。

●幫好菌「加菜」。選擇含有益生元、神經醯胺或天然保濕因子的乳液,等於幫助皮膚,讓好菌發揮保護力。

●減少破壞屏障的行為,像是長時間泡高溫熱水、頻繁去角質、過度使用化學酸,都會讓角質層變薄,好菌無處棲息。

●除非必要,避免長期使用廣譜抗生素或抗真菌藥,因為這會讓微生物組的生態失衡,甚至引來耐藥菌。

事實上,皮膚微生物組不只是「皮膚的事」。張家銘補充說,它和全身免疫、飲食、睡眠、壓力都有關。建議民眾擁有規律作息、均衡飲食、少喫精製糖與加工食品、適度曬太陽、維持運動等習慣,都能幫助皮膚裡的好菌,穩定發揮功能。




標題:1天洗臉別超過2次 醫:保護臉部微生物平衡助健康

地址:https://www.twetclubs.com/post/1138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