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食健康

綠茶中王牌 醫:最怕腸道中性、偏鹼環境

綠茶的好處多多,台北榮總遺傳優生科主任張家銘建議,透過基因檢測,找出最佳飲茶策略;示意圖。(圖取自freepik)

李惠芬/核稿編輯

〔健康頻道/綜合報導〕綠茶中的王牌不是「兒茶素」(Catechins),而是名字有點長的─表沒食子兒茶素沒食子酸酯(EGCG)。台北榮總遺傳優生科主任張家銘指出,它幾乎是綠茶靈魂的代言人。

張家銘於臉書專頁「」發文表示,表沒食子兒茶素沒食子酸酯跟它的「兄弟姊妹」比起來,EGCG的分子多了一個沒食子酸酯基團,讓它在抗氧化、抗發炎、保護神經、穩定血糖、甚至抑制腫瘤細胞方面,都有更亮眼的表現。一杯綠茶中,兒茶素大約佔茶葉乾重的10–20%,而EGCG就佔了將近一半,所以很多時候,綠茶的保健效果,其實都是EGCG在默默撐腰。

請繼續往下閱讀...

張家銘說,綠茶沒有經過大量發酵或烘焙,所以保留了很高的多酚化合物,其中最厲害的,就是EGCG。抗氧化、抗發炎、促進細胞凋亡,它能多方位地保護身體。臨牀研究也發現,EGCG對心血管健康、腦部退化、代謝異常,甚至某些癌症,都可能有保護效果。

EGCG雖然厲害,張家銘指出,但腸道吸收率不高,遇到中性或偏鹼的環境很容易分解,進到血液後又會被肝臟很快代謝掉。有趣的是,每個人的基因不同,效果差異也很明顯。因此,他認為,未來透過基因檢測,可以幫您找到最適合自己的喝法,而不是大家都一樣照表操課。

EGCG進到腸道後,就像幫家裡大掃除一樣,先壓制那些會「搗蛋」的壞菌,例如和慢性發炎、肥胖、糖尿病有關的革蘭氏陰性菌;同時,也會扶植好菌的成長,像是雙歧桿菌和乳酸桿菌,讓腸道環境更穩定。張家銘說,腸道菌反過來也會「回饋」EGCG,把它分解成更容易吸收的小分子,讓它的好處加倍發揮。這種互動不只影響腸道健康,還能間接調整免疫、代謝,甚至影響情緒狀態。

張家銘也根據多項研究,建議大家如何喝綠茶:

1.腸胃OK的人:早上空腹喝杯淡綠茶,吸收最好。

2.腸胃敏感的人:餐後30分鐘再喝,不會刺激胃。

3.泡法:80°C左右的水,泡1~2分鐘,不要高溫久泡。

4. 搭配:和含維生素C的水果一起喝,吸收更好;但避免和高鐵質食物一起,會互搶吸收。

5.配合生活型態:運動後喝綠茶,加強代謝;睡眠顧好,EGCG的保護效果更明顯。

6.未來方向:透過基因檢測+腸道菌分析,找到專屬您的EGCG攝取策略。




標題:綠茶中王牌 醫:最怕腸道中性、偏鹼環境

地址:https://www.twetclubs.com/post/1138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