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旋轉肌腱斷裂會造成病患肩關節疼痛、無力,影響生活與睡眠品質;圖為情境照,圖中人物與本文無關。(照片來源:shutterstock)
文/邱致皓
正值壯年的吳先生,在工地協助建立晶圓廠,隨著護國神山業績成長,他的工作時數也屢創新高。近3個月,在協助搬重物後,慣用的右肩開始感覺無力,原本回家後洗個熱水澡就累到睡在沙發上打呼,現在卻會在半夜被右肩痛醒而無法睡個好覺,甚至有次在準備固定鋼板時,肩膀突然無力,導致掉落的榔頭差點命中腳掌,離工傷只有一步之遙。
吳先生前來就醫檢查,發現他的旋轉肌腱已經斷裂且萎縮,肌腱的解剖構造已經不若以往。所幸斷裂的肌腱還有機會縫合,只是無法像年輕時那麼強壯。
請繼續往下閱讀...
中重度病患手術後再次斷裂率高
旋轉肌腱斷裂會造成病患肩關節疼痛、無力,影響生活與睡眠品質,儘管已有許多先進的關節鏡技術發展,但針對中度至巨大旋轉肌腱斷裂,修補後的再次斷裂率仍高達25%至90%。
在旋轉肌腱修補過程中,為達到癒合目的,必須同時考量機械性與生物性兩大因素。從機械性角度來看,肌腱必須與骨骼保持足夠長時間的緊密接觸才能癒合,因此發展出雙排固定技術,以提升肌腱在足跡部分的覆蓋率,減少流出關節液對肌腱癒合的不利影響。
另外,生物性的挑戰,主要在肌腱與骨骼的癒合相當困難。由於肌腱組織本身常有病變,因此即使一開始有很強壯的修補,但在修補處內側的再次斷裂也相對常見。
另外,因為長期的斷裂,會導致剩餘肌腱的長度變短與整體厚度減少,降低正常肌腱提供的壓力緩衝功能。
剩餘肌腱的長度跟癒合情況也有緊密相關,根據瑞士的研究,剩餘肌腱的長度若小於15mm,會大大增加旋轉肌腱修補失敗的比率。
生物性移植物可與自體肌腱融合
目前針對無法修補的巨大旋轉肌腱斷裂,可以使用上關節囊重建,或肌腱轉植手術來治療。對於可修補,但未能「完全」修補蓋住全部足跡的旋轉肌腱斷裂,目前可以使用不同的移植物(如人類異體真皮組織、牛真皮基質、豬真皮基質或是異種真皮基質與合成複合材料)來增強已修補的肌腱。
追蹤1年的科學證據,可以降低旋轉肌腱修補後的再斷裂率。植入物會逐漸被自體肌腱的細胞浸潤並與之融合,進而增加其修補後的肌腱品質與厚度。
▲使用異體真皮組織進行旋轉肌腱強化。(照片提供/醫師邱致皓)
▲異體真皮組織覆蓋在修補肌腱上,增加肌腱長度與厚度。(照片提供/醫師邱致皓)
(作者為林口長庚醫院骨科部運動醫學科主任)
。
。
標題:旋轉肌腱斷裂萎縮 異體真皮組織增強修補
地址:https://www.twetclubs.com/post/1138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