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膠會讓脂肪吸收暴增145%,讓身體慢性發炎;圖為情境照。(圖取自freepik)
紀麗君/核稿編輯
〔健康頻道/綜合報導〕你以為腰內肉消不掉只是少動多喫?恐怕兇手另有其人!新北市三樹金鶯診所體重管理主治醫師蕭捷健在臉書專頁「」提醒,塑膠微粒正悄悄影響你的代謝,讓肥肉死纏不放。塑膠會讓脂肪吸收暴增145%,讓身體慢性發炎,而燃脂棕色脂肪被抑制,加上荷爾蒙幹擾,讓脂肪愛囤腰臀,導致減肥反而「越減越胖」。
蕭捷健指出,《Journal of the 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最新研究顯示,住在塑膠微粒污染嚴重的沿海地區,居民罹患第2型糖尿病風險增加18%、冠心病增加7%、中風增加9% (Makwana B, JAHA, 2025)。更驚人的是,《NEJM》2024年研究發現,頸動脈斑塊裡檢出微/奈米塑膠的患者,3年內心肌梗塞、中風或死亡風險,是未檢出者的4.5倍 (Marfella R, NEJM, 2024)。
請繼續往下閱讀...
塑膠讓你「越減越胖」4大關鍵
1. 脂肪吸收暴增145%:研究發現,聚乙烯微奈米塑膠會讓食物中的油脂更容易被吸收,喫進去的油等於「加倍存進去」。(DeLoid GM, Environ Sci Technol, 2022)
2. 慢性發炎:塑膠微粒會持續引發免疫系統警報,長期導致胰島素阻抗、代謝異常。
3. 燃脂棕色脂肪被抑制:塑膠會讓「燃脂型」棕色脂肪變少,白色脂肪更不容易轉換成米色脂肪。(Kou Y, J Hazard Mater, 2025)
4. 荷爾蒙幹擾,脂肪愛囤腰臀:塑膠就像「賀爾蒙山寨貨」,會影響甲狀腺、睪固酮及黃體化激素,基礎代謝率下降,脂肪更容易堆積在腹部和臀部。(Amereh F, Toxicol Res, 2019)
現代人平均每週喫下1~5克塑膠微粒;圖為情境照。(圖取自freepik)
塑膠=21世紀的「鉛問題」?
OECD統計,2000年至2019年,全球塑膠用量從2.34億噸飆升至4.6億噸,回收率卻僅9%。這可能重演20世紀「含鉛汽油」悲劇,當時人類直到出現認知退化與骨頭含鉛量暴增,才驚覺嚴重後果。
科學家估算,現代人平均每週喫下1~5克塑膠微粒 (Kannan K, NYU),而全球塑膠產量曲線幾乎與人類肥胖率曲線重疊,令人不得不懷疑「肥胖危機」與塑膠息息相關。
醫師自救4招:少塑膠=少發炎
蕭捷健建議,想要腰內肉退場,不妨從「減塑」開始:
●熱食不用塑膠裝:湯、咖哩、油炸物帶玻璃或不鏽鋼容器。
●飲品換材質:常用水壺、咖啡杯以玻璃或不鏽鋼為佳。
●固定睡眠+曬太陽:讓粒線體休息、發炎下降。
●多喫抗氧化食物:蔬菜植化素、深海魚、堅果及NAC都能幫助抵抗塑膠帶來的氧化壓力。
「體重沒變,但腰圍卻小了一圈」,或許不是熱量赤字,而是「少塑膠、少發炎、多睡眠」的功勞。塑膠不只是環保問題,恐怕還是你甩不掉肥肉的幕後黑手。
。
。
標題:塑膠微粒死纏肥肉不放 醫教4招自救
地址:https://www.twetclubs.com/post/1165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