婦產科醫師邱筱宸指出,無麩質飲食適合有乳糜瀉、非乳糜瀉性麩質敏感、小麥過敏及麩質共濟失調等問題者採用;示意圖。(圖取自freepik)
李惠芬/核稿編輯
〔健康頻道/綜合報導〕近年來,有許多人在網路上分享戒除麩質讓身體感覺更輕盈、有精神,甚至改善了皮膚及腸胃問題,因此無麩質飲食漸漸成為健康飲食清單上的常客。對此,婦產科醫師邱筱宸提醒,一般情況下,麩質並不會對人體造成健康問題,如果亂戒,反而更容易造成血糖震盪;此飲食方式較適合有乳糜瀉、非乳糜瀉性麩質敏感、小麥過敏及麩質共濟失調等困擾者採用。
邱筱宸於發文表示,麩質是一種存在於小麥、大麥、黑麥等穀物中的蛋白質,能賦予麵包Q彈嚼勁。對大多數人來說,麩質本身並不會造成健康問題,但以下4種人例外:
請繼續往下閱讀...
●乳糜瀉(Celiac disease):這是一種免疫疾病,當患者食用麩質時,會引發腸道黏膜損傷、營養吸收障礙,甚至影響骨質、神經系統與免疫功能。指出,嚴格進行無麩質飲食(Gluten-free diet, GFD)是目前唯一有效的治療方式,不過要注意的是,此疾病的盛行率在台灣並不高。
●非乳糜瀉性麩質敏感(NCGS):不具有前述乳糜瀉特有的抗體與腸黏膜變化,但仍可能在食用麩質後出現腹脹、腸胃不適、頭痛、疲倦等主觀症狀。有顯示,部分症狀可能來自小麥中其他成分,例如FODMAPs,不見得一定是麩質引起。
●小麥過敏:如同對其他食物過敏一樣,攝入小麥製品後可能出現蕁麻疹、呼吸道症狀,甚至過敏性休克。這類患者需避免所有含小麥產品。
●其他少見疾病:如麩質共濟失調(gluten ataxia)。
過度限麩恐加速血糖震盪
無麩質飲食真的能讓人更健康?邱筱宸說,對上述4種族群來說,確有其必要;但對一般人而言,並沒有明確證據顯示無麩質飲食能帶來額外健康好處。
她分享,美國1項大型前瞻性表明,長期無麩質飲食與心血管風險無顯著關聯,也就是沒有特別益處;相反的,非必要情況而過度限制麩質、缺乏全穀類攝取,就有可能導致膳食纖維、維生素B群、鐵與鋅等攝取不足,尤其若以精製澱粉(如白米、馬鈴薯粉)替代麵粉,反而更容易引起血糖波動。
另外,她指出,有些無麩質加工食品(如無麩質麵包或餅乾)有時為了改善口感、增進風味和黏性,可能會額外放糖或脂肪等添加物,民眾購買前需注意成分標示。
她強調,對部分「麩質敏感」的人來說,減少食用加工食品、增加蔬果與優質蛋白攝入,身體就有所改善;對大多數人來說,選擇天然、完整、營養密度高的食物來源,比是否含麩質更重要。
考量3情況 再決定是否無麩質飲食
最後,邱筱宸整理3點建議給想要嘗試無麩質飲食的民眾,她認為需要先釐清自身的原因和動機:
●出現反覆不明腸胃道症狀:如腹瀉、脹氣,應先諮詢腸胃科醫師,並接受進一步檢查確認原因。大多數有此症狀者,都不是麩質引起,而是有其他病因。如果只在意麩質而沒進一步檢查,可能會耽誤病情。
●檢查後仍有不適:此時可與醫師或營養師討論,是否在專業指導下短期(通常4-6週)試行無麩質飲食,並觀察症狀變化。若真的是麩質造成的症狀,停止攝取後應該就會看到症狀改善;若沒有,代表可能不是此原因。
●想減重或健康飲食:建議優先從飲食均衡與生活型態調整做起,不建議完全排除麩質。
。
。
標題:無麩質飲食適合4類人 醫:亂跟風恐血糖飆
地址:https://www.twetclubs.com/post/1169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