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食健康

選對「粉」炸物更酥脆 營養師教6招安心喫

營養師高敏敏分享,炸物要外酥內軟,就要選地瓜粉,而想喫的健康,可遵循6原則;示意圖。(圖取自freepik)

紀麗君/核稿編輯

〔健康頻道/綜合報導〕料理時裹的粉、湯裡勾芡用的粉,你分得出來嗎?營養師高敏敏於發文分享,料理時常見地瓜粉、木薯粉、太白粉及片慄粉,雖然都是粉,但來源不同、用途不一樣、口感也差很多,像炸物要外酥內軟,就要選地瓜粉。此外,她也分享6個健康享用炸物的方法。

地瓜粉 炸物靈魂

地瓜粉來源為地瓜,顆粒較粗、炸完外酥內嫩還帶一點Q感。多用來製作鹽酥雞、炸雞排等,是炸物的靈魂!

請繼續往下閱讀...

腎臟科醫師說明,常用油炸方式可大略分為4種:素炸、乾炸、濕炸、酥炸。素炸,即食物醃過後直接油炸,又稱清炸;乾炸,即食物醃過後沾上一層地瓜粉、太白粉等再油炸;濕炸,為醃過的食物沾麵糊再去油炸,其中麵糊的製程有很多種,可能是粉、水、蛋、油等混合成的麵糊;最後,酥炸即第1層用太白粉或麵粉、第2層裹上麵粉糊或蛋液等、第3層為有顆粒的地瓜粉及麵包粉,口感最脆。

腎臟科醫師王介立補充,炸物的吸油率多寡與4因素有關:食物表面積,表面積愈大,吸油量愈多,而切的方式不同,也會影響表面積大小;水分含量愈高,吸油量愈多;麵糊裹愈多,吸油量愈多;回鍋油用量越多,黏度越高,油越容易殘留在食物上。

因此,提醒,喫鹽酥雞時除了要慎選食材,以下6點也要留意,才能喫得健康又安心:

●可以選有脫油處理的店家,把多餘油脂甩出去。

●除了「去皮」喫,也可以準備吸油廚紙(廚房紙巾)按壓一下 ,會按出意想不到的油量。

●不另外加調味料,以免鈉含量過高導致隔天水腫,長期下來對腎臟亦是負擔。

●不加九層塔,它非常吸油。

●不要使用回鍋油,可以觀察一下店家的用油,避免選到已經炸到很黑的油鍋;另外也要注意油鍋冒煙狀況及黏稠度。

●若喫到的食物有油耗味,就表示油炸過久了。

木薯粉 QQ甜品神器

木薯粉來源為木薯根,質地細、受熱後透明有彈性。多用來製作珍珠粉圓、麻糬、湯圓,QQ口感就靠它!

太白粉 勾芡必備

太白粉來源為馬鈴薯,是勾芡必備之粉,能讓醬汁晶瑩透亮,可用來做酸辣湯,或是醃肉,讓肉質更滑嫩。但要趁熱喫,放涼容易水化。

片慄粉 常見於日式料理

片慄粉來源為日本片慄植物 (現多用馬鈴薯澱粉),質地細、口感清爽。常用於日式料理如唐揚雞、親子丼、揚出豆腐等,可勾芡或炸物裹粉。

營養師高敏敏。(高敏敏提供)




標題:選對「粉」炸物更酥脆 營養師教6招安心喫

地址:https://www.twetclubs.com/post/1171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