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業財經

2030年日本對台白皮書 首度納入兩岸關係、「台灣有事」

台北市日本工商會今(1)日發布2025年「對台灣政府政策建言」白皮書。台北市日本工商會理事長相馬伸一郎致詞時提到,過去並沒有提到兩岸關係、「台灣有事」部分納入,而是聚焦在投資及經貿議題,但如今也必須納入考量。另外,如今台灣「朝小野大」,而近期大罷免,中央及地方不同態度,都讓日本企業比較傷腦筋。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台北市日本工商會自2009年10月首次提交《白皮書》以來,今年已是第17次,共納入41項議題,包括台日雙向交流、穩定投資環境、加強產業及人民合作合作,以及完善制度等。

相馬伸一郎致詞提到,2024年台灣對日出口金額258億美元、日本對台出口金額465億美元,期盼在2030年這個數字可以達到台灣對日出口額以500億美元為目標,日本對台出口額以750億美元為目標,藉此使台日間的貿易更加活躍。

另外,台灣人訪日人數601萬人、留學人數 0.8萬人;日本人訪台人數132萬人、留學人數 0.8萬人,期盼2030年達到訪日人數500萬人次、訪台人數300萬人次的目標。

他受訪表示,過去白皮書沒有特別提及到兩岸關係及政府有彈性行政作為部分,但是商會認為,如果這個部分沒有提及的話呢,對我們在台灣的投資,還有在台灣的投資環境就沒有辦法獲得改善。

當被問到兩岸環境如何影響到日本企業?相馬伸一郎說明,過去白皮書並沒有把兩岸關係、「台灣有事」納入,日本總公司也會問到「台灣有事」的問題,同時間也有進行相關評估。他也提到,台灣內政問題,包括朝小野大、罷免案及中央地方不同調,都讓日本企業比較傷腦筋。

日本商會政策白皮書也提及,日本企業對台灣能源態度,提及供電的穩定性雖然是台灣長年來面臨的問題,近幾年來陸續興建許多高耗電的AI資料中心及半導體製造廠,預估用電需求必然大為增,「目前,在所有核電廠均處於停止運轉的狀態下,雖然台灣政府持續推動太陽光電及離岸風電等再生能源的建置,惟產業持續成長的首要前提,乃供電的穩定性」,強烈請求台灣政府能考量上述狀況提出措施。

另外,白皮書以前都是貿易主軸都是以貿易為主,但是考量到商會成員往往在台灣只有3至5年時間就回到日本,因此希望可以針對雙方人員交流部分提出更多建言,因此把加強台日觀光人員交流也納入。

其中,白皮書內提及台日觀光懸殊,台灣應該拿出相關措施,如開發觀光資源及充實回訪旅客亦能享受之體驗型活動,「僅有集中於台北及其周邊地區之熱門必訪觀光景點,難以吸引前往地方遊覽之旅客及回訪旅客,而且九份、十分已有觀光客過剩之現象。 」另外,美食雖為台灣深具魅力之處,然亦有意見反映無法感受到各地區之特色。

白皮書更特別提到,致力改善觀光地區廁所之衛生環境,「此點為日本年輕人尤其強烈排斥之事項,懇請由中央政府主導強力推動改善。」

最後,白皮書也提到,針對日本整車仍課徵17.5%、大部汽車零組件課徵15%至17.5%的進口關稅,希望可以調降。對於是否因為適逢台美談判觸及汽車關稅議題,美國要求台灣可以調降,日本也同步提出希望,日本商會表示確實是這樣的想法。

  • 台北市日本工商會
  • 兩岸關係
  • 台日
  • 白皮書
  • 日本白皮書


標題:2030年日本對台白皮書 首度納入兩岸關係、「台灣有事」

地址:https://www.twetclubs.com/post/1189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