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初赴非洲大陸
珍古德博士1934年4月3日出生於英國倫敦,從小就喜歡動物,1957年赴非洲訪友時,認識了人類學權威李奇博士(Louis Leakey),他的研究確立人類起源於非洲的理論。儘管當時的珍古德既無學歷,也沒有經歷,但李奇看出她對動物研究的熱情,決定為她籌措經費,並在1960年安排了一趟坦尚尼亞的研究之旅。
1960年7月,26歲的珍古德首次踏上坦尚尼亞的土地,開始了對野生黑猩猩的重要研究。過程中,她發現靈長類動物表現出一系列與人類相似的行為,例如溝通、製造和使用工具等等。她與黑猩猩「大衛」(David Greybeard)的互動與故事,是她職涯中不可或缺的代表性成就,包含目睹牠將樹枝插入蟻丘、釣起白蟻進食的景象。
顛覆世界認知的研究成果
1964年至1965年,她將研究成果發表在《自然》(Nature)、《國家地理》(National Geographic)雜誌,震驚了動物行為學和人類學界,因為製造並使用工具,在當時被認為是人類才有的本質特徵,然而研究結果證明,黑猩猩並非像人們長期以來認為的那樣愚昧無知。
在此之前,人們普遍相信,只有人類才擁有足夠的智慧使用工具,但珍古德多年的觀察與研究,挑戰了長期的傳統科學思維,並塑造了演化科學的未來,向外界介紹靈長類動物的情感和社會生活。
當時的主流學者批評,她深入動物自然棲地的研究方式並不正統,為黑猩猩取名的舉動也不科學,因為動物應該被以編號區分,還質疑她缺乏專業學識支撐,但珍古德始終堅信自己的觀察,在她眼中,最關鍵的發現之一,就是黑猩猩與人類之間驚人的相似性。
1961年,在李奇的幫助下,珍古德以博士候選人的身份進入劍橋大學,成為該校未完成碩士課程、就被允許攻讀博士的第8人,並於1966年獲得了動物行為學博士學位。
享譽國際的貢獻者
除了學者,後來的珍古德還成為了一名倡導者,呼籲採取積極行動、應對氣候變遷,以及野生動物棲息地遭到廣泛破壞的情況。1977年,她創立非營利機構珍古德研究所(Jane Goodall Institute,也稱國際珍古德協會),致力於保護黑猩猩、支持造福動物和環境保護。
不只是研究靈長類,珍古德還於1991年創立了針對青少年的全球環境與人道教育計畫「根與芽(ROOTS & SHOOTS)」,遍及100多個國家,並在1994年創立了非洲第一個社區主導型環保計劃「塔卡裏(TACARE)」,每年有超過一百萬兒童參與其中。
由於她的無私奉獻,珍古德於2002年被任命為聯合國和平使者。此外,珍古德生前獲得的獎項頗多,包含唐獎、鄧普頓獎,還被英國封為女爵士,並於2025年獲得美國總統自由勳章。
6月曾訪台
今年6月,珍古德曾來訪台灣並發表演說,內容是透過行動點燃希望,相信每人、每天都可以改變世界。
當時她曾坦言,自己日子所剩不多,希望用最後力量幫助人們理解,在這糟糕的世界裡,仍有前進的道路。
資訊來源:珍古德研究所、《BBC》
- 珍古德
- Jane Goodall
標題:一生奉獻研究、保護瀕危動物!英國靈長類學者珍古德是何許人?
地址:https://www.twetclubs.com/post/1190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