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食健康

鏟子超人愛護肌膚 專家:記得脫下雨鞋通風

大批鏟子超人到光復協助清淤。(資料照、記者王榮祥攝)

〔健康頻道/綜合報導〕近日花蓮光復鄉水患過後,「鏟子超人」們投入家園的清理與重建工作。中華民國美容醫學醫學會美容醫學護理小組召集委員、護理師郭貞君提醒所有第一線的超人英雄們,汙濁的洪水中暗藏著許多看不見的皮膚健康威脅。

郭貞君提醒當地居民與鏟子超人們,如何自我照護皮膚,確保大家在共同守護家園的同時,也能保護好自己。

請繼續往下閱讀...

汙水中的隱形危機

救災者長時間接觸汙水或身處潮濕環境,皮膚將面臨多重挑戰。表皮感染往往是由葡萄球菌或鏈球菌等常見細菌引發,輕則造成傷口發炎潰爛,重則可能演變為更廣泛的蜂窩性組織炎。

除此之外,長時間浸泡在水中也容易因為足部皮膚過度浸潤,出現「浸軟足」這種非感染性濕疹,破壞皮膚的屏障完整,使皮膚變得脆弱、起皺甚至引發後續的小傷口潰爛、擴散等情形。另外,清理過程中,因為水災撞擊而破碎的尖銳雜物也常造成有割傷或刺傷的情況。微小傷口加上浸泡加上髒污結果就可能讓細菌入侵產生更多疊加風險。

護理師郭貞君建議,趁休息空檔用乾淨的清水和肥皁清洗手腳與身體,同時脫下雨靴與襪子,徹底擦乾身體以保持皮膚乾爽。圖為志工留下給其他人使用的雨鞋。(資料照、記者王峻祺攝)

哪些人需要特別留意?

雖然所有接觸汙水的人都有風險,但特定族群的皮膚屏障更為脆弱,更需要小心注意。第一類就是「鏟子超人」;救援者長時間暴露於污泥之中,如果加上最近新聞出現的過勞後橫紋肌溶解症;郭貞君護理師提醒鏟子超人們一定要注意休息與營養,以免過低的免疫狀態增加感染機率。

其次是兒童與長者,前者皮膚較薄,後者自癒修復能力開始變差。一旦發現細小傷口出現,一定要審慎面對,絕對不要輕忽。

最後,本身患有慢性疾病(如糖尿病)或免疫功能較低下的人群,身體對抗病菌的防禦力已經變弱,一旦發生傷口感染,甚至只是流感、腹瀉,都可能出現健康急速崩壞的嚴重後果。郭貞君護理師特別提醒這些高風險族群,更應將主動防護與迅速反應視為首要任務。

自我保護的四大守則

面對複雜的災後環境,「主動預防」是保護皮膚的最佳策略。郭護理師提出以下四個建議:

1. 穿戴完整保護裝備:主動防護永遠是最重要的動作。請務必穿戴防水手套、長筒雨靴,盡量減少皮膚直接暴露於汙水中的機會。

2. 維持乾燥與清潔:除了避免傷害,只要有休息空檔,應盡快用乾淨的清水和肥皁清洗手腳與身體,同時脫下雨靴與襪子,徹底擦乾身體以保持皮膚乾爽。

3. 即時處理微小傷口:對於身上的輕微疼痛都要保持警覺,一旦發現任何擦傷或割傷,千萬不要輕忽,立即以清水沖洗乾淨,並使用適當的敷料覆蓋,避免傷口直接接觸髒污。

4. 避免長時間浸泡:為了維護皮膚屏障,同時提高警覺精神,鏟子超人們要為自己規劃好輪替休息的時間,避免長時間持續泡在水中執行任務。

最後郭貞君提出災後皮膚自我防護檢查表:

●穿戴防護裝備:清理或重建時,穿戴防水手套、長袖衣褲、橡膠雨靴,減少皮膚直接接觸汙水、泥沙。

●維持皮膚乾燥與清潔:工作後用肥皁和乾淨水徹底清洗手腳及身體,並擦乾皮膚。若皮膚長時間潮濕,請規劃輪替休息,避免持續浸泡。

●傷口即時處理:發現擦傷、割傷或破皮,立即用清水沖洗,消毒後覆蓋防水敷料。傷口紅腫、流膿、持續疼痛或發燒,請儘速就醫。

●預防黴菌與蚊蟲叮咬:居家保持通風、乾燥,清除受潮物品,減少黴菌滋生。使用防蚊液,清理積水,避免蚊蟲叮咬。

●皮膚異常自我檢查:每日檢查皮膚有無紅腫、癢、脫皮、水泡、潰爛或異常分泌物。若有異常症狀,請主動尋求醫療協助。

●高風險族群:老年人、兒童、孕婦、慢性病或免疫力低下者,皮膚感染風險較高,需加強防護與監測。




標題:鏟子超人愛護肌膚 專家:記得脫下雨鞋通風

地址:https://www.twetclubs.com/post/1193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