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了解無咖啡因咖啡是否安全,要從它的去咖啡因方式來判斷。巴西直腸外科醫師費爾南多.萊莫斯建議消費者先看一下包裝上說明,若是使用化學溶劑去咖啡因,建議不要飲用;圖為情境照。(圖取自freepik)
〔健康頻道/綜合報導〕「無咖啡因咖啡值得喝嗎?」巴西直腸外科醫師費爾南多.萊莫斯(Dr. Fernando Lemos)表示,就算是強調無咖啡因咖啡,其實還留有0.1%的咖啡因濃度,但他比較擔心的是,去咖啡因的方法若是用化學溶劑法,是比較具爭議的方式。
費爾南多.萊莫斯在YouTube頻道上擁有693萬追蹤者,4天前上架的「無咖啡因咖啡值得喝嗎?」有近十萬次觀看。他說,咖啡因是一種對中樞神經系統有刺激作用的物質。它不只是存在於咖啡,也存在於紅茶、一些茶飲或飲料中。很多人誤以為「咖啡=咖啡因」,但事實上在咖啡豆裡含有超過400種化學物質,咖啡因只是其中之一。
請繼續往下閱讀...
費爾南多.萊莫斯再解釋,攝取咖啡因後,它會迅速被吸收,進入血液,產生一種振奮、警覺的感覺。適量使用時可能有提神作用;但若攝取過多,就可能導致不良反應,如失眠、心悸或心律不整。對於有胃食道逆流、胃灼熱、胃部不適等問題的人來說,含有咖啡因的咖啡可能更容易引發症狀。
如何做成無咖啡因咖啡?費爾南多.萊莫斯表示,有3種方式:加壓二氧化碳處理法、化學溶劑法、水洗法。較令人擔憂的是「化學溶劑法」,此法成本較低廉,使用乙酸乙酯、氯化甲烷及二氯甲烷。氯化甲烷可能對人體有害,誘發腫瘤、中樞神經系統問題、呼吸道或眼睛等不良影響。
費爾南多.萊莫斯說,比較麻煩的是,不知市售這些無咖啡因及低咖啡因咖啡,是用什麼方式去除咖啡因,因此在不知來源情況下,他建議,不要大量、頻繁飲用,可能對健康不好。
為了食安,費爾南多.萊莫斯提醒飲用者留意這類飲品包裝上說明,是否有使用刺激性化學物質。也向製造業者建議,要標示「Swiss water process」、「CO₂處理」或「無溶劑去咖啡因」,讓消費者安心。
美國FDA允許在去咖啡因處理中使用氯化甲烷或乙酸乙酯,但對殘留量設上限(通常以ppm計)。然而環保與健康倡議組織對此表示警戒,呼籲重新檢視或禁止使用,並自行送檢這些市售咖啡,查明他們去咖啡因方式,公布於官網上。
。
。
標題:無咖啡因安全嗎? 巴西網紅醫:先弄清楚去「因」法 再下肚
地址:https://www.twetclubs.com/post/1197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