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食健康

寒露至秋意上心頭 中醫:早晚有涼意了

寒露至,早晚開始偏涼,中醫師建議,外出要帶薄外套,千萬不要再灌冰水;圖為情境照。(圖取自freepik)

〔健康頻道/綜合報導〕今天是寒露,全台氣溫慢僈降溫!不過中央氣象局表示,新竹縣、台中市今還會出現36度高溫,不過國際漢方芳療學院院長林君穎指出,早晚已經有點涼意了,記得出門帶件薄外套。

此外,這時候「寒涼+乾燥」一起來,最容易讓身體不舒服,喉嚨乾癢、鼻子過敏、皮膚脫屑,甚至頭皮發癢。林君穎在臉書粉專「」指出,關節痠痛、舊疾也很容易復發,尤其是年長者和體質虛寒者,反而要格外小心,要注意保暖,別讓風寒趁虛而入。

請繼續往下閱讀...

在秋冬交替時,也要讓身體慢慢適應。「漢.本草芳療養生概念」建議,要多喝溫水,暫時戒掉灌冰水的習慣,不然脾胃會很受寒。還要多喫潤肺食材,像百合、梨、銀耳、蜂蜜等,別碰辛辣燥熱食物。

在運動上也要適度,尤其是長者清晨太早運動,寒氣會入侵。「漢.本草芳療養生概念」建議,改為午後散步更好,最重要的是不要再熬夜,睡眠是最好的免疫保養。

寒露,是24節氣中的第17個節氣。每年農曆9月中(約10月7日或8日),鬥指辛,視太陽到達黃經195°時為寒露。《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說:「九月節,露氣寒冷,將凝結也。」此時氣溫較「白露」時更低,露水更多,原先地面上潔白晶瑩的露水即將凝結成霜,寒意愈盛,故名。寒露也代表深秋的到來,氣候由涼爽逐漸轉入寒冷甚至下雪。

養生做得到 泡腳、按摩、艾灸

● 艾灸:於足三裏、關元穴進行艾灸,溫補陽氣。
● 熱敷泡腳:睡前泡腳,可加薑片或精油,促進血液循環。
● 指壓按摩:每日按壓合谷、迎香,幫助緩解鼻塞、乾燥不適。

食療養生 內外齊下

潤肺生津:梨、百合、銀耳、蓮子、蜂蜜
●《本草綱目》載梨「潤肺清心,消痰降火」;百合能「養陰潤肺,安神益志」。

補益脾胃:山藥、紅棗、芡實、黃豆、小米粥
●《黃帝內經》強調「虛者補其母」,秋屬金,母為土,故養肺也需健脾。

養血安神:黑芝麻、桂圓、桑椹
●《神農本草經》稱黑芝麻「益精血,潤五臟」;桂圓「補益心脾,養血安神」。




標題:寒露至秋意上心頭 中醫:早晚有涼意了

地址:https://www.twetclubs.com/post/1197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