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偕醫院骨骼疾病及關節重建科主任柳宗廷指出,醫院導入AI機械手臂輔助手術技術,是關節置換手術的「導航革命」。(記者邱芷柔攝)
〔記者邱芷柔/台北報導〕人工膝關節置換也邁入AI時代!馬偕醫院今(22日)召開記者會分享最新成果,骨骼疾病及關節重建科主任柳宗廷指出,醫院導入AI機械手臂輔助手術技術,可在縮小傷口的同時精準切割,大幅降低出血與疼痛,術後恢復更快、併發症更少,是膝關節手術的「導航革命」。
「時代在走,AI要有!」柳宗廷說,人工關節置換術在1962年問世,是醫療史上首次「戰勝老化」的技術,目前全台每年約有2萬到3萬名病人接受手術,隨著科技進步,骨科手術朝「精準醫療」與「微創手術」兩大方向發展,而AI正好讓這兩者得以兼得。
請繼續往下閱讀...
柳宗廷說,AI機械手臂輔助手術分為三階段進行,第一步,AI模擬與術前規劃,醫師輸入病人X光影像,AI模擬虛擬手術,計算出最理想的切割角度與關節對位;第二步,術中導航切割,電腦將規劃結果傳給機械手臂,醫師依導航操作進行切割,誤差幾乎為零;第三步,人工關節植入,根據AI導引,將關節置於最佳位置與角度,讓穩定度與活動度兼具。
柳宗廷形容,這就像從「紙本地圖」進化到「GPS導航」,傳統手術全憑經驗與手感,而AI輔助手術能精準掌握每一步操作,提高手術精準度,降低對骨骼與軟組織的破壞,讓傷口更小、出血更少、疼痛更輕、恢復也更快,手術時間與傳統手術相近,「沒有更久,但效果更好」。
63歲熱愛運動的盧女士就是受惠者,她也到場分享,因退化性膝關節炎導致O型腿變形16度,透過AI輔助手術成功矯正,術後至今兩週,恢復相當良好,
柳宗廷強調,AI機械手臂輔助手術適用於所有人工膝關節置換病人,無禁忌症,且術前僅需X光檢查,無須進行電腦斷層或核磁共振等高輻射影像。
馬偕醫院今(22日)召開記者會分享「電腦機器手臂輔助全膝關節置換手術」最新成果。(記者邱芷柔攝)
馬偕醫院骨科部主任盧永昌補充,這項技術屬自費項目,費用約14萬元,不只是器械升級,更是醫療流程與整體產業的提升,是邁向智慧醫療的重要一步。
盧永昌說,目前AI輔助手術主要應用於全人工膝關節置換,未來將陸續拓展至半人工膝關節與全髖關節手術,並預計於年底導入脊椎導航系統,應用於脊椎變形、滑脫及側彎等高難度手術。
。
。
標題:AI機械手臂助攻! 膝關節置換更準、更快、更不痛
地址:https://www.twetclubs.com/post/1212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