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食健康

立冬後手腳冰冷 中醫:5類人得提高警覺

冬天來了!身體不是縮著就好,新北站前新生堂中醫主治醫師洪慈瑩說,運動以身體微熱不要出大汗;圖為情境照。(圖取自freepik)

〔健康頻道/綜合報導〕小君每逢立冬前後,總覺得手腳冰冷、皮膚乾癢、晚上又難以入睡。去年立冬,她學人家「補冬」一番,沒想到喫兩天麻油雞後出現口乾、冒痘、便祕等情況。

立冬是二十四節氣中冬季的開端,意味陽氣潛藏、陰氣漸盛。這是人體「閉藏」的時節,應以養腎護陽、培補元氣為主。若補錯、補急,不僅無法調理體質,還可能造成氣滯火旺、腸胃不適。

請繼續往下閱讀...

新北站前新生堂中醫主治醫師洪慈瑩表示,進補要看時機,補太早反而上火。立冬時節常見下列疾病復發或加重:

●心血管疾病:氣溫驟降,血管收縮,血壓易升高,易誘發中風、心絞痛。

●呼吸道疾病:寒邪入肺,慢性支氣管炎、氣喘、鼻炎、咳嗽頻繁。

●腸胃疾病:脾胃陽氣受寒,常見腹瀉、胃痛、食慾差。

●關節與風濕痹痛:寒濕閉阻經絡,腰腿痠冷、活動不靈。

●情志問題:冬日晝短夜長,陽氣內斂,部分人易煩躁、抑鬱或失眠。

洪慈瑩提醒,冬天雖主「藏」,但並非完全靜止不動。適度活動能活絡氣血,強健筋骨。建議選擇散步、太極拳或八段錦等柔和運動,讓身體微熱而不出大汗。運動時間以上午9點至下午4點為佳,避免清晨與夜晚寒氣最盛的時段。

等氣溫更低、陽氣更潛藏時,再進行溫補,效果最佳。溫補食材如羊肉、雞肉、牛肉、慄子、桂圓、核桃等,可補腎壯陽、改善手腳冰冷。若搭配當歸與生薑熬湯,不僅能補血活血,還能溫中祛寒,是冬季進補的經典藥膳。

而體質偏熱或容易上火者,則應選擇較清潤的食材,如白蘿蔔、冬瓜、海帶等,有助潤肺化痰、消積助消化。




標題:立冬後手腳冰冷 中醫:5類人得提高警覺

地址:https://www.twetclubs.com/post/1228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