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感到坐久了,下背立刻刺痛、僵硬,很可能是多裂肌的緣故。示意圖,圖中人物與新聞無關。(圖取自shutterstock)
〔健康頻道/綜合報導〕久坐、晨起就痛?多裂肌是慢性下背痛的關鍵之一。中醫師張家誠在臉書粉專「」表示,很多人都有這樣的經驗:早上起牀或久坐後一站起來,下背立刻一陣刺痛、僵硬,甚至要活動幾分鐘才慢慢放鬆。背後的原因,常常出在深層的「多裂肌」(Multifidus myofascia pain)。
長期姿勢不良 脊椎穩定根基出問題
張家誠表示,多裂肌是位於脊椎兩側、最貼近骨頭的穩定肌群,它的任務是幫助脊椎在各種動作中維持平衡與穩定。當我們長時間久坐或姿勢不良超過30分鐘,就會讓這塊肌肉「罷工」。MRI 影像上常能看到它的「萎縮」與「脂肪浸潤」,也就是肌肉組織變少、脂肪取代了健康纖維。
請繼續往下閱讀...
當多裂肌失去功能,脊椎穩定度下降,其他肌肉就得代償用力,結果越用越緊、越痛越僵。典型症狀是:靜止一段時間後最痛,活動一會兒反而會改善。這也是許多人「久坐痛、早上起牀痛」的原因之一。
熱敷電療效果有限
很多患者一開始會嘗試熱敷、電療或按摩,但效果常常不理想。原因很簡單——多裂肌的位置太深,這些治療方式根本觸及不到。在我的門診,我常以針刀(Acupotomy)來治療這類問題。
針刀可以直接針刺至腰椎的椎板、橫突位置,鬆解多裂肌與周圍筋膜的沾黏,改善深層張力、促進循環,讓脊椎重新回到穩定狀態。同時,臨牀上若能與西醫治療搭配,例如利用超音波導引注射來修復受損組織,再配合中醫針刀的鬆解手法,療效往往更顯著。因為雖然治療標的相同,但針具與手法不同,能在不同層次上相互補足。
治療完成後,我會再用乾針(Dry Needling)處理遠端代償的肌肉,讓整體張力重新平衡,減少疼痛復發。
真正能讓多裂肌「回來」的關鍵是運動
針刀能鬆開緊繃、改善循環,但要讓肌肉真正恢復結構與功能,還是得靠「運動」。研究指出,單純背肌強化訓練對多裂肌幫助有限;反而是「穩定化訓練(core stabilization)」與「等長收縮訓練(isometric exercise)」的效果最佳。這類訓練能重新啟動多裂肌的神經控制,讓它重新參與脊椎穩定工作。
在這邊推薦的運動是「臀橋」(glute bridge),這動作對下背好處多多。這個動作能同時啟動核心穩定肌與臀部肌群,是簡單又實用的日常訓練。
中西整合:從鬆開到重建 真正恢復穩定
針刀治療與西醫注射在層次上互補,再加上運動訓練介入,就能同時解決「肌肉鬆不開」與「肌肉回不來」的兩大問題。
。
。
標題:坐久下背痛?中醫談恢復「多裂肌」靠這招
地址:https://www.twetclubs.com/post/1230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