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食健康

限時進食 德國研究揭對新陳代謝無顯著影響

德國研究表示,調整進食時間不一定會影響人體新陳代謝。圖為示意圖。(擷自freepik)

〔編譯謝宜哲/綜合報導〕德國1項新研究對間歇性斷食提出挑戰。該研究表明,調整進食時間不一定會影響人體新陳代謝。

根據科學網站《SciTechDaily》報導,該研究發表於科學轉化醫學期刊上,由德國波茨坦─雷布呂克(Potsdam-Rehbruecke)人類營養研究所和柏林夏裏特(Charité)醫學院進行。研究人員發現,限時飲食(不改變總卡路裏攝取量的間歇性斷食)並未對新陳代謝產生可衡量的改善。

請繼續往下閱讀...

限時飲食是在10小時或更短時間攝取1日3餐,然後禁食至少14小時。此飲食模式因其簡單易行,被認為是控制體重和改善代謝健康的有效方法。動物研究表明,限時進食可預防飲食引起的肥胖及相關代謝問題。一些人體研究也表示,該飲食模式可改善胰島素敏感性、降低血糖和血脂水平,以及適度減輕體重和脂肪。

但目前尚不清楚這些益處是源於縮短進食時間、無意中減少的卡路裏攝入,還是兩者兼而有之。為知曉答案,德國醫學與環境研究所分子代謝與精準營養系主任、柏林夏裏特醫學院教授拉姆奇(Ramich)及其團隊,測試在卡路裏攝入量保持不變的情況下,將食物攝入限制在8小時內是否能夠提高胰島素敏感性以及其他代謝和心血管健康指標。

研究團隊採用隨機交叉設計,招募了31名超重或肥胖女性。在為期2週的時間裡,參與者分別在早餐(上午8時至下午4時,早期限時進食)或晚餐(下午1時至晚上9時,晚期限時進食)期間進食。2種飲食方式的熱量和營養成分基本上相同。

研究人員在4次訪視中採集血液樣本,並進行口服葡萄糖耐受試驗,以檢測限時飲食對葡萄糖和脂肪代謝以及其他代謝指標的影響。在飲食階段,研究人員使用連續血糖監測儀觀察24小時血糖水平,同時記錄食物攝取量。身體活動則透過運動感測器進行監測。

研究發現,至少在為期兩週的短期幹預後,參與者胰島素敏感性、血糖水平、血脂或發炎標記物都未出現具有臨牀意義的變化。拉姆奇聲稱,此研究結果表明過往研究觀察到的健康益處,很可能是由於無意中減少卡路裏攝入,而不是縮短進食時間本身所致。

拉姆奇指出,想減肥或改善新陳代謝的人不該僅關注時間,還要關注能量平衡。




標題:限時進食 德國研究揭對新陳代謝無顯著影響

地址:https://www.twetclubs.com/post/1232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