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食健康

抗寒4撇步攻略! 顧好「這3處」暖身健體不失溫

中醫師王大元表示,氣溫下降時氣血也會沉睡,因此保暖最重要,戴毛帽、圍巾、手套等,都能減少體溫散失;情境照。(圖取自freepik)

〔健康頻道/綜合報導〕冷氣團逐漸籠罩全台,為免血管劇烈收縮,注意身體保暖對於維護健康來說非常重要。中醫師王大元表示,寒冷會讓氣血沉睡,建議在氣溫驟降時,特別留意肚臍、頭頸和腳底等部位的保暖;若手腳容易冰冷、循環差,日常保健可在睡前泡腳或做穴道按摩,有助氣血暢通。除此之外,也可適度搭配食補,如藥燉排骨、燒酒雞等,都有暖胃又暖身的作用。

王大元於臉書專頁「」發文指出,相對於寒氣易讓人氣血沉滯,溫暖則可傳導至體內。因此,當冷氣團來襲時,建議可採行以下4招,除有助於留住體溫、改善循環,也能以食療暖身:

請繼續往下閱讀...

肚臍、頭頸、腳底保暖:以肚臍、頭頸和腳底的保暖最為重要,像是戴毛帽、圍巾、手套、圍脖、耳罩,或穿著高領毛衣、長襪等,都能減少體溫散失、暖身健體。

睡前泡腳改善手腳冰冷:可用37-42度的熱水泡腳,也可以加入迷迭香、陳花椒、桂枝、艾葉、老薑等藥材釋放疲勞。如果有開放性傷口、糖尿病、皮膚炎等慢性疾病,由於感覺異常,因此須特別小心別燙傷。

穴位按摩促進氣血循環:穴位按摩除能改善手腳冰冷,也能促進全身氣血循環。可利用吹風機、暖暖包、熱敷袋、紅外線儀熱療後頸的大椎穴、腳底的湧泉穴、腹部的丹田穴等,都有不錯的溫煦效果 。

食補避冬暖胃效果佳:如牛肉、排骨、羊肉等,均可補養氣血,花椒、麻油、蔥白、洋蔥、黑糖、老薑、咖哩等辛香料,也可達到溫暖身體、促進循環的作用。遇上氣溫下降時,不妨喫一點藥燉排骨、羊肉爐或燒酒雞,暖胃又暖身。




標題:抗寒4撇步攻略! 顧好「這3處」暖身健體不失溫

地址:https://www.twetclubs.com/post/1241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