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業財經

台積老臣羅唯仁涉2奈米洩密 童子賢揭關鍵:是個人還是整組離開

台積電前資深副總羅唯仁近日傳出在離開台積電之前,帶走大量2奈米、A16、A14等先進製程資料,之後於今年10月火速回鍋英特爾老東家。對此,和碩董事長童子賢今(19)日表示,台積電組織韌性極強,不會因單一人員跳槽而受重傷。強調反要觀察的是一個人帶走資料,還是整組團隊帶走離開,「那就麻煩了」。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童子賢今日出席「2025 玉山安永科技論壇:從全球風險到治理升級:供應鏈韌性與技術驅動的未來關鍵」,他會前指出,第一時間也是從媒體得知此事,以他對半導體產業的觀察,台積電不會因某一位工程師的資料外流就出現關鍵性損害。畢竟台灣科技產業對資訊安全與智慧財產保護相當熟練,企業也早已建立完備體制,不至於因一個人而造成體質動搖。

童子賢回顧,中國半導體業者中芯國際,以及一些現在中國的半導體供應鏈,其實都是台灣的人才,包含工程師跟當年台積電任職過的幹部去創立的,雖然帶給對岸目前在成熟製程上有相當大的產能,但台積電並沒有因為這樣失去在全球先進製程上的龍頭地位。

童子賢進一步分析,三星與英特爾的整體製程架構,本質上和台積電累積數十年的模式完全不同。三星與英特爾偏向垂直整合,是先有自家產品,再調整工廠製程;反觀台積電的強項是「一次服務眾多客戶」,能夠依照不同客戶的設計與需求進行大量微調。

他說,「台積電有能力同時應付五個大客戶、三十個中型客戶、一百個小客戶,製程參數因應不同產品而fine-tune(微調),良率仍然維持很高,這是其他公司做不到的。」

童子賢認為,在這種結構下,就算有人帶走部分製程參數或調整筆記,對其他公司仍僅具「參考」效果,無法直接移植。不同公司的流程配置、生產順序與設備安排本來就不一樣,甚至連工廠的整體規劃與操作文化都存在差異,光靠參數並不足以重建台積電的製程能力,「不太可能直接複製」。

童子賢以IDF經國號當年停產為例,因為沒安排好相關工程師及研發團隊,沒有幫他們安排好去處,導致整組、幾百人就直接跳槽到韓國去,讓韓國在航太產業大幅進步,反之台灣因為當年失去了這批人才,現在重啟研發辛苦,是整組人才流失帶來的影響。

「目前看來是一個人的事件,我認為還好。如果是整個團隊,那就比較麻煩。但這次不是。」他也重申,台灣是全球科技產業的「好鄰居、好夥伴」,整個產業界對智慧財產權與資料安全相當熟練,相信台積電組織具備高度韌性,不會因個別跳槽或資料抄錄而動搖競爭力。

  • 台積電
  • 羅唯仁
  • 和碩
  • 董事長
  • 童子賢
  • 2奈米
  • 竊密
  • 供應鏈
  • 半導體
  • 關鍵


標題:台積老臣羅唯仁涉2奈米洩密 童子賢揭關鍵:是個人還是整組離開

地址:https://www.twetclubs.com/post/1242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