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盛典缺一角 鬼才尪獻計
把時間拉回1980年(民國69年),那是台灣經濟正要起飛、電影圈蓬勃的年代。第16屆金馬獎伊麗莎白泰勒來走紅毯了,第17屆金馬獎當時的新聞局也決定搞大,場面是撐起來了,但當時的新聞局長宋楚瑜總覺得哪裡怪怪的,這場大秀似乎少了點靈魂。
宋楚瑜找來新象藝術的創辦人許博允,向他請益:「金馬獎還缺什麼?」許博允是出了名的點子王,一聽就點出死穴:「缺了一首主題曲!要讓人一聽到就知道『金馬獎來了』。」宋楚瑜聽了很認同,當場拍板,但眼看典禮在即,這顆燙手山芋,就由對古典、流行皆融會貫通的樊曼儂接手。
錄音室裡的3天死線 才子全蓋牌
樊曼儂當時早已是知名長笛演奏家,跟著許博允創辦環境音樂製作所,天天在錄音室裡製作廣告音樂,跟時間賽跑。接到指令,她也沒想著獨吞,發了英雄帖給圈內幾位音樂戰友,約定「3天後錄音室見,大家交作品」。
3天後,錄音室門開了。作曲才子陳揚來了,但他是來看看狀況。其他受邀的人,沒人交出作品。最後只有樊曼儂交出完整旋律,她表示,「面對只有3天的時間限制,我很清楚知道這是一項艱鉅的挑戰,但我始終抱持著『該交作業就交作業』的責任感。」
也或許,樊曼儂「交作業」的狠勁,是源自她的家學,樊曼儂的父親是〈中華民國陸軍軍歌〉作者、前示範樂隊隊長樊爕華將軍。將軍的女兒不拖延,說3天就是3天。
樊曼儂認為,典禮音樂應該具備歌劇的華麗和壯闊感,這是她對金馬主題曲的定調。她看著當年的手稿回憶,這首曲子是經過縝密設計的聽覺體驗。前奏由高亢清亮的長笛破題,隨後管弦樂隊加入,透過長號等銅管樂器與鋼琴的層層堆疊,營造出千軍萬馬的氣勢。
在沒有電腦合成的年代,樊曼儂在錄音室裡一層層疊加錄製,硬是把幾個人的編制,做出了整個管弦樂團的氣勢。
先有曲再有詞!孫儀畫龍點睛的歌詞
帶子送進新聞局,宋楚瑜一聽大讚:「好聽!」但隨即眉頭一皺:「啊,怎麼沒歌詞?」這下好了,曲子有了沒詞。樊曼儂腦筋動得快,想到剛好在錄音室合作過的作詞大師孫儀。在新聞局邀約下,孫儀一聽這火燒眉毛的急件,嚇了一大跳。但在樊曼儂激昂旋律的催化下,孫儀當場把歌詞填在譜上。「讓金馬帶動,電影的巨輪,如金之真純,如馬之奔騰......」就這樣,詞曲咬合,一次過關。
於是,先有樊曼儂激勵人心的曲,後有孫儀振奮士氣的詞,兩者合而為一。1980年第17屆金馬獎在國父紀念館舉行,當〈金馬奔騰〉的旋律首次響起,全場震撼,金馬獎終於補上缺失拼圖。
〈金馬奔騰〉從1980年首演後,就成了金馬獎的形象標誌。但令人跌破眼鏡的是,這首代表國家門面的曲子,樊曼儂當年是無償送給新聞局的。樊曼儂表示,當時的時代沒有版權觀念,她也很清楚這首作品,是典禮的代表、國家的門面,未來也無法阻止各界使用。
樊曼儂表示,直到2004年導演王童當主席,才第一次有人來問她版權;到了2007年,焦雄屏接任主席,驚呼:「怎麼可能沒給版稅?」堅持編列預算。2008年,樊曼儂終於收到了遲來28年的第一筆版稅。
她也很有大姐大的氣魄,「我拿到版稅立刻請大家喫飯,全花光了!」樊曼儂表示,「大家都希望國家好,願意為這片土地的榮耀攜手付出,不問代價。我想,這正是金馬獎所代表的精神。」
當年若沒有樊曼儂「將軍之女」的氣魄,在3天內死守承諾交出作品。今天的金馬獎,恐怕仍在尋找屬於自己的聲音。樊曼儂表示,許博允是當年的關鍵人物。因為他的獻計,讓金馬獎意識到了「聲音」的重要性。而樊曼儂以3天的專注和音樂才華,彌補了金馬獎有影無聲的缺憾。現在每當〈金馬奔騰〉的前奏響起,所有人都知道,金馬獎,要開始了!
作詞:孫儀 作曲:樊曼儂
讓金馬帶動 電影的巨輪
如金之真純 如馬之奔騰
為藝術獻身 至善 至美 至真
以喜怒哀樂 表達人生
讓金馬精神 引導著我們
追求著理想 向前飛奔
〈中華民國陸軍軍歌〉
作詞:何志浩 作曲:樊燮華
風雲起,山河動, 黃埔建軍聲勢雄, 革命壯士矢精忠, 金戈鐵馬,百戰沙場, 安內攘外作先鋒。縱橫掃蕩,復興中華, 所向無敵立大功。
旌旗耀,金鼓響, 龍騰虎躍軍威壯, 忠誠精實風紀揚, 機動攻勢,勇敢沈著, 奇襲主動智謀廣。肝膽相照,團結自強, 殲滅敵寇凱歌唱。
看更多相關新聞
盧廣仲是三金大滿貫最年輕紀錄保持人!吳念真、蔡振南7霸主揭祕
金馬獎入圍/最佳導演陳玉勳欣喜 舒淇《女孩》可以報明年
金馬獎入圍/劉玉玲成為影後遺珠!會講客家話菲律賓影後也被點名
- 金馬獎
- 金馬奔騰
- 宋楚瑜
- 許博允
- 樊曼儂
- 孫儀
- 金馬獎主題曲
- 金馬獎主題曲 由來
- 金馬獎主題曲 頒獎用樂
標題:〈金馬奔騰〉幕後推手曝光!長笛家樊曼儂3天譜曲 定調典禮45年
地址:https://www.twetclubs.com/post/1244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