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者指出,蔬果乾製作過程中,營養不一定會流失,像脂溶性維生素、礦物質與膳食纖維,就被大量保留下來;示意圖。(圖取自freepik)
李惠芬/核稿編輯
〔健康頻道/綜合報導〕乾燥蔬菜與水果乾,是現代人常見的健康零食選擇,攜帶方便、保存時間長,但許多人會好奇:「這些乾燥的蔬果,營養會不會流失?」營養學者洪泰雄於發文分享,蔬果乾製作過程中,營養不一定會流失,像脂溶性維生素、礦物質與膳食纖維就被大量保留下來;食用時只要注意挑選成分天然、搭配堅果適量攝取,就能補足營養素。
乾燥過程 易流失水溶性維生素
洪泰雄指出,蔬菜與水果經過乾燥處理,如烘乾、冷凍乾燥、日曬、熱風乾燥等,水分會被大幅去除,使其體積變小、保存性變高。但在這個過程中,有些營養素的確會受到影響:
請繼續往下閱讀...
●水溶性維生素易流失:維生素C、維生素B群(B1、B2、葉酸等)因為怕熱又怕光,在烘乾或日曬過程中容易流失。例如1顆新鮮番茄含有豐富的維生素C,但乾燥後可能只剩一半左右;青菜烘乾變成蔬菜乾後,B群會明顯下降。
●脂溶性維生素較穩定:維生素A(β-胡蘿蔔素)、維生素E、維生素K抗熱性較高,在乾燥過程中保留率較好,像紅蘿蔔乾、南瓜乾等,β-胡蘿蔔素仍然豐富。
●礦物質保留良好:鐵、鉀、鎂、鋅、鈣等礦物質大多穩定,烘乾後仍能保留原有比例,只因水分少,每100克的含量反而更濃縮。例如新鮮香蕉鉀含量高,變成香蕉乾後,單位重量的鉀含量更高;南瓜子或乾燥青花菜,仍是鎂與鈣的重要來源。
●膳食纖維更集中:蔬果乾的水分被移除後,膳食纖維含量高,很適合拿來補充;但也因此容易喫過量,需注意份量。
學者分享,新鮮香蕉原本含鉀量就高,變成香蕉乾後,單位重量的鉀含量更高;示意圖。(圖取自freepik)
正確選購避隱藏風險
洪泰雄提醒,雖然蔬果乾是便利的選擇,但市面上許多加工品添加了糖、鹽、香料、油脂與防腐劑,影響健康:
●水果乾常加糖(蜜餞化):熱量過高,容易引起血糖波動。
●蔬菜乾常加鹽與油炸:鈉含量高、油脂攝取超標。
●保存劑與香料過多:加重肝腎代謝負擔。
他建議,可透過成分表優先選擇「無糖」、「無油」、「無添加」的純天然乾燥蔬果,成分越簡單越好,最好只有「○○果乾」或「○○蔬菜乾」;若可選冷凍乾燥(FD)製程產品,營養保留效果更佳。
4聰明喫法
●搭配堅果當健康點心:避免單喫水果乾造成血糖波動。
●控制份量(約1小把):乾燥後容易喫過量,熱量會上升。
●當作旅行、登山補給品:可攜帶性強,適合補充能量與礦物質。
●泡水還原再料理:乾燥香菇、紅棗、番茄乾泡水後再煮可延伸應用。
洪泰雄指出,蔬菜乾、水果乾是好東西,但要會挑、會喫。選購與食用時只要避免添加劑與過量攝取,它們依然是補充纖維與礦物質的好來源。但新鮮蔬果仍是首選,這些乾燥製品可作為備用補充。
。
。
標題:天然蔬果乾妙搭配 學者教戰聰明喫法
地址:https://www.twetclubs.com/post/1107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