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師指出,夏季潮溼高溫,細菌繁殖快,冰涼食物如路邊水果拼盤等,往往因冷藏不足,容易遭污染,也導致易出現食物中毒的腹瀉輕症;情境照。(圖取自freepik)
紀麗君/核稿編輯
〔健康頻道/綜合報導〕明明覺得沒喫壞東西,怎麼肚子老是咕嚕叫,常跑廁所讓你好不尷尬?胸腔暨重症醫學科醫師黃軒表示,夏季潮溼高溫,細菌繁殖快,食物中毒的隱形危機易作祟,因此也是腹瀉高峰期。日常生活中常見雷區,包括:冰涼食物易污染;家中食物保存盲點;醬料、木耳等食材存放或處理不當等危險行為,均易造成細菌繁殖,導致出現食物中毒的腹瀉輕症,也是夏天容易拉肚子的原因。
為什麼夏天是腹瀉高峰期?黃軒於臉書專頁「」發文表示,因高溫潮濕環境是細菌繁殖的天堂,尤其是攝氏32.2到43.3度,細菌繁殖最快,加上濕度高,食物表面更易孳生細菌,常見包括大腸桿菌、沙門氏桿菌等,均易迅速繁殖。此外,據研究顯示,5–10月是食物中毒高峰期,食物中毒症狀未必劇烈,卻常以腹瀉輕症出現。
請繼續往下閱讀...
黃軒進一步提及,想要防範腹瀉等情況發生,日常生活須留意以下常見3大雷區:
●冰涼食物的陷阱:路邊水果拼盤、沙拉、冰塊等往往冷藏不足,容易遭污染。
●居家食物保存盲點:食物常溫放置超過2小時不安全,高溫下甚至不應超過1小時。另,食材看似乾淨但未注意細節,細菌也易繁殖。
醫師表示,夏日氣溫高,食物常溫放置超過2小時不安全,高溫下甚至不應超過1小時;另食材看似乾淨但未注意細節,細菌也易繁殖;情境照。(圖取自freepik)
●隱藏危險行為:醬料高溫存放、木耳或腐竹浸泡太久、剩飯未及時冷藏、砧板與刀具未分生熟使用、肉類常溫解凍、發黴水果只切掉壞處繼續喫。
此外,黃軒說明,預防夏日腹瀉的聰明做法,包括:剩菜剩飯迅速冰起來,不超過1小時;食物加熱一定要「熱透」;冷飲冷食應選信譽良好的店家購買,腸胃不適時應暫停食用;選擇完整的水果,不買切好的果拼;解凍和泡發食材放冰箱冷藏慢慢進行退冰,而不在室溫下進行退冰。
黃軒提醒,食物看起來沒壞不代表安全,這次喫了沒事,不代表下次也安全。多注意細節、科學防護,才能讓腸胃在夏天穩如泰山!
。
。
標題:天熱容易拉肚子? 飲食小心「3雷區」
地址:https://www.twetclubs.com/post/1114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