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表示,想要預防中暑,平時要避熱並適時補充水分及電解質;按摩內關穴、風池穴、足三裏;喝預防中暑的中藥茶飲生脈茶;情境照。(圖取自freepik)
紀麗君/核稿編輯
〔健康頻道/綜合報導〕夏季高溫、高濕環境下,容易出現中暑現象,澄品中醫醫師顏孟章說明,中暑在中醫屬於「暑邪侵人體」,可分為陽暑與陰暑。想要預防中暑,平時要避熱並適時補充水分及電解質;按摩內關穴、風池穴、足三裏;喝預防中暑的中藥茶飲生脈茶。
顏孟章在臉書專頁「」發文說明,陽暑多因為在戶外高溫環境下長時間曝曬,大量流汗,使得津液大量流失,症狀有:身熱、頭痛、頭暈、噁心、食慾不振、口渴、大汗、臉紅、心煩,嚴重時可能昏倒;陰暑則多因為從溫度高的環境轉移到有冷氣、或是喝冷飲,體表本來要透過流汗來將身體的熱氣排除時,卻因為受寒而毛孔緊閉,陽氣宣散受阻,而鬱於體內,症狀有:四肢乏力、頭昏、胸悶、噁心、無汗、腹瀉、食慾不振。
請繼續往下閱讀...
中醫處理中暑
●中藥:不同的類型的中暑對應治療方式不同。陽暑:清熱生津、補氣降火;陰暑:解表化濕,理氣和中。
●刮痧:陽暑可利用刮痧來除去體內熱氣,陰暑不建議做刮痧。刮痧板,塗上潤膚乳液,刮背部/頸部肌肉豐厚處,或是大椎穴、內關穴、曲池穴、外關穴皆是可選用的穴道
有刮出痧即可散熱,不需刮到過紅或過黑。
●拔罐:在大椎穴及膀胱經上拔罐,去除熱氣。
預防中暑中醫自我保健
●穴位按摩
噁心嘔吐嚴重可選用:內關穴。
頭脹悶痛可選用:風池穴。
食慾差、腹瀉:足三裏。
●避熱適時補充水分及電解質。
●夏日中暑推薦茶飲—預防中暑的生脈茶。
煮法:西洋參2錢、麥門冬3錢、五味子1錢、薄荷1錢、烏梅1錢,用1000cc水煮沸後,轉小火再煮15分鐘即可。
顏孟章另外推薦天然消暑之品(皆適量食用)有西瓜、烏梅汁、綠豆薏仁湯,同時提醒,如有中暑症狀建議找中醫師做詳細診斷及治療。
。
。
標題:中醫防中暑3招 補水、穴位、養生茶一次看
地址:https://www.twetclubs.com/post/1114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