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食健康

遊泳抽筋 中醫:按壓2穴道自救

潮州馬光中醫診所醫師徐丞彥指出,當出現抽筋情況時,可透過按壓「委中穴」與「太白穴」來緩解;情境照。(圖取自freepik)

李惠芬/核稿編輯

〔健康頻道/綜合報導〕遊泳是一種能全面提升健康的運動,不僅有助於心肺、肌力與身心放鬆,水中運動需配合水壓與換氣節奏,能有效提升肺活量與氧氣利用效率。潮州馬光中醫診所醫師徐丞彥以捷泳(自由式)為例,需反覆扭轉與拉伸,有助於脊椎穩定與肋骨活動,進而促進胸腔張力與呼吸順暢,並指出,當出現抽筋情況時,可透過按壓「委中穴」與「太白穴」來緩解。

徐丞彥指出,遊泳時因長時間維持流線型姿勢,加上在水中流汗不易察覺,若忽略水分與電解質補充,容易導致肌肉脫水與抽筋。常見抽筋部位包括小腿、手指與腳趾,尤其在冷水、疲勞或強度過高時更容易發生。發生抽筋時,建議立刻停止運動、靠岸,並進行以下處理:補充水分、拉伸並按摩抽筋部位、熱敷幫助放鬆與血液循環。平時也可交替泳姿,避免單一肌群過度使用,降低受傷風險。

請繼續往下閱讀...

徐丞彥說,中醫則視抽筋為氣血失調,可能與「氣血不足」、「氣滯血瘀」或「痰濕阻滯」相關,依體質使用補氣、活血、祛濕等方式調理。例如薑黃、桑枝偏上肢筋骨不適,牛膝、獨活:適用於下肢抽筋,桂枝改善四肢痙攣,促進血行。不同的抽筋部位會有不一樣的藥去導引傷處。

徐丞彥指出,中醫針傷科也強調結構對稱與穩定。若抽筋總出現在一側,可能與骨盆歪斜或脊椎旋轉有關,透過經絡觸診與筋膜檢查,可從根源處理問題,除了解決抽筋問題更預防肩頸緊繃、偏頭痛或單側無力等相關症狀。

穴位按摩緩抽筋

●委中穴:位於膝蓋後側的膕窩正中央,抽筋時可適度按壓該處,會出現酸麻感。按壓的同時,搭配緩慢活動腳踝上下擺動,這種方法在中醫稱為「動氣療法」,能促進血液循環,有助於放鬆痙攣的肌肉,緩解緊繃與疼痛。

●太白穴:位於大腳趾內側、足弓上緣的起點。按壓時可稍作停留,並配合緩慢伸展大腳趾以放鬆足弓。若條件允許,也可沿著內側足弓方向進行按壓,以增強舒緩效果。

潮州馬光中醫診所醫師徐丞彥表示,遊泳時最容易抽筋的部位多位於小腿後側至腳底的肌肉群。當出現抽筋情況時,可透過按壓「委中穴」與「太白穴」來緩解。(馬光中醫診所提供)

潮州馬光中醫診所醫師徐丞彥。(馬光中醫診所提供)




標題:遊泳抽筋 中醫:按壓2穴道自救

地址:https://www.twetclubs.com/post/1121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