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食健康

鄒森直腸癌病逝 中醫:輔助治療緩解可加倍

資深藝人鄒森10年前已是直腸癌末期。奇美醫院中醫科醫師陳豪君表示,目前在台灣中西醫合併治療,可有效緩解癌症病人不適,頗受推崇;圖為鄒森10年前回台參加愛子的告別式。(資料照)

李惠芬/核稿編輯

〔健康頻道/綜合報導〕資深藝人鄒森29日因罹患直腸癌,病逝於美國。10年前他曾回台參加獨子鄒少官告別式,當時他已是末期,返美治療近10年。奇美醫院中醫科醫師陳豪君表示,目前在台灣中西醫合併治療,可有效緩解癌症病人不適,頗受推崇。

陳豪君於今年(2025年)在《》上,發表「中醫治療直腸癌同步放射化學治療後腹瀉之病例報告」。她表示,有一位病患在第2次化療即開始腹瀉頻繁,甚至伴隨血絲黏膜而出,服用止瀉藥難以見效。她先調養病患的體質,認為患者化療後脾氣虧虛、不攝而久瀉,加上本身飲食不節、濕熱下注,並受放療熱能動血灼陰影響,治療原則以補益脾氣、清熱益陰為主,配合科學中藥與針灸。一週後腹瀉頻率由一天6至7次減少為2次,兩週後已無腹瀉;兩個月後追蹤檢查,腫瘤由4.9×1.1×0.3公分縮小為1.8×1.7×0.4公分,再一個月後手術取出8顆淋巴結檢驗,均未發現轉移,臨牀分期降至第I期,術後追蹤近兩年無復發。

請繼續往下閱讀...

另一個案例,病患因排便習慣改變,出現間歇性排便帶有黏液與血絲。當時病患因工作忙碌未加理會,4年後血便頻繁至一天7至8次,伴隨肛門急迫感與偶爾失禁,就醫確診為直腸癌第三期,已有局部淋巴轉移。醫師建議手術切除病竈與肛門,並在腹部開設永久腸造口。患者改尋求中醫輔助治療,陳豪君以中醫療法協助病患保住肛門。她提醒,當出現排便習慣改變(突然或逐漸便祕、腹瀉)、糞便型態改變(變細、血便或黏液便)、腹脹、腹痛、摸到腹部腫塊,伴隨體重減輕、疲勞虛弱、慢性貧血等症狀時,應及早就醫,至大腸直腸外科診治。

國健署表示,目前政府補助45至74歲民眾,以及40至44歲具家族史者,每2年1次定量免疫法糞便潛血檢查。符合資格者應善加利用,以利早期發現與治療。

防治大腸直腸癌5要點:

●定期篩檢:目前國健署提供45歲至74歲者,每兩年1次糞便潛血檢查。

●健康飲食:多攝取新鮮蔬果與全穀類。

●規律適度運動。

●控制體重。

●不抽菸、不喝酒。




標題:鄒森直腸癌病逝 中醫:輔助治療緩解可加倍

地址:https://www.twetclubs.com/post/1121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