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養學者洪泰雄指出,日常飲食中鉀攝取應高於鈉,有利於鈉排出,可從地瓜葉、菠菜、香蕉等食物中攝取。(圖取自freepik)
李惠芬/核稿編輯
〔健康頻道/綜合報導〕鉀和鈉之間的關係也是營養學中非常重要的一對「平衡拍檔」,營養學者洪泰雄於指出,尤其是對於血壓控制、心血管健康、神經傳導,等扮演關鍵角色。鉀與鈉就像人體細胞內外的守門人,負責水分與電解質的平衡,就像一個開關系統:鈉推水出細胞,鉀把水帶回細胞。而日常飲食中鉀攝取應高於鈉,有利於鈉排出,可從地瓜葉、菠菜、香蕉等食物中攝取。
鈉的功能
洪泰雄說明,鈉主要存在於細胞外液,負責水分保留、血壓調控,它會讓身體「保水、提升血壓」,所以攝取過多容易造成水腫與高血壓。現代人普遍鈉攝取過量,來自醬油、鹽巴、加工食品。
請繼續往下閱讀...
鉀的功能
洪泰雄提到,鉀主要存在於細胞內液,負責排鈉、平衡血壓、幫助神經與肌肉收縮,有「天然降壓劑」之稱,能幫助身體把多餘的鈉排出去;喫太少鉀,身體就容易留住太多鈉,形成高血壓與代謝問題。
鉀鈉比例至少1.5:1或2:1是黃金比例,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建議,鉀要多於鈉,才能有效控制血壓。然而台灣民眾的實際比例常常是0.5:1(鈉攝取遠遠高於鉀),這是不健康的警訊。
鈉太多 鉀太少會怎樣
1.高血壓、水腫、心律不整。
2.腎臟負擔加重,因為腎臟要努力排出多餘的鈉。
3.增加中風、心血管疾病風險。
營養學者洪泰雄提到,地瓜葉富含鉀。(資料照)
富含鉀的食物
●深綠色蔬菜:地瓜葉、菠菜。
●根莖類:地瓜、馬鈴薯(蒸煮保鉀)。
●水果:香蕉、奇異果、酪梨。
●豆類:毛豆、紅豆。
●堅果:核桃、腰果。
洪泰雄提醒,腎臟病患者需經醫師或營養師評估後再補充鉀。
高鈉食物
●加工食品:香腸、泡麵、火鍋料。
●醬料:醬油、味噌、辣椒醬。
●餅乾、鹹食零嘴:洋芋片、鹽味堅果。
洪泰雄補充,鉀與鈉就像一個天秤,當我們攝取越多的鈉,就越需要鉀來平衡。飲食中「多喫蔬果、少喫加工品」,就是讓這個天秤維持穩定的最好方法!適量喫鈉才能站得穩,不喫鈉會變成軟腳蝦。
。
。
標題:鉀鈉平衡助穩血壓! 學者:不只有香蕉
地址:https://www.twetclubs.com/post/1121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