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養師夏子雯表示,立秋氣候轉乾,建議飲食可多喫白色食物,如水梨、白蘿蔔等,有助滋潤肺部,也可緩解因乾燥引起的不適症狀;示意圖。(圖取自photoAC)
羅碧/核稿編輯
〔健康頻道/綜合報導〕24節氣的時序已進入立秋,「立」是開始的意思,「秋」是指莊稼成熟的時期,也代表炎夏即將過去,秋天來臨。營養師夏子雯表示,立秋後,天氣會開始轉乾,口鼻、皮膚因此也會變得乾燥,建議日常飲食可多喫白色食物,有助滋潤肺部,也可緩解因乾燥氣候所引起的許多不適症狀。
夏子雯於臉書專頁「」發文指出,雖然立秋表示夏天將過,秋天即將來臨,但台灣的天氣並不會在此時馬上開始變得涼爽,反而酷熱的天氣會一直持續。通常秋後下一次雨,氣候就會涼快一次,因而俗諺有「一場秋雨一場寒,十場秋雨要穿棉」的說法。
請繼續往下閱讀...
白色食物含水分助潤肺
至於秋天有什麼養生小撇步?夏子雯說明,立秋後因天氣轉乾,容易引起口腔、鼻腔黏膜和肌膚乾燥,因此建議日常生活飲食上,可以多選擇白色潤燥食物,因這些食物富含水分或黏液質,可滋潤肺部;另應減少攝取辛辣刺激的食物,以免加重秋燥感,也有助於緩解因天氣乾燥所引起的咳嗽、咽喉不適等症狀。
體質虛寒者食用勿過量
夏子雯進一步表示,常見的白色滋陰潤燥食物,包括:百合、蓮藕、白蘿蔔、銀耳、山藥、水梨、杏仁、燕窩、冬瓜、茯苓、薏仁等均是。食用時,建議可搭配少許蜂蜜或冰糖,製成湯品或粥品,可達到更好的飲食攝取營養效果,但提醒糖量勿添加過多,少許適量即可;尤其體質虛寒者應注意食用量,以免造成身體不適。
此外,夏子雯強調,立秋時節平日也應適度運動,像是快走、散步等輕度運動可讓人體微微出汗,有助身體排除濕氣。另,此時因日夜溫差大,早晨、夜晚稍涼,應特別注意保暖,尤其須注意頸部及腹部保暖,盡量避免著涼。
營養師夏子雯指出,立秋時節平日也應適度運動,像是快走、散步等輕度運動可讓人體微微出汗,有助身體排除濕氣;情境照。(圖取自freepik)
。
。
標題:立秋養生這樣做!營養師推「這色」食物養肺又潤燥
地址:https://www.twetclubs.com/post/1128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