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食健康

豆製品家族蛋白質PK 醫:愈水嫩愈低

挑選豆製產品,西園醫院婦產科醫師邱筱宸建議,要看一下成分再下手;示意圖。(圖取自freepik)

紀麗君/核稿編輯

〔健康頻道/綜合報導〕豆製品對身體好嗎?西園醫院婦產科醫師邱筱宸是名素食者,對於豆製品營養成分,瞭若指掌,她建議大家到賣場買豆腐、豆幹、油豆腐等,記得要看一下成分。

同樣是黃豆製品,在水分含量、壓榨程度與後續加工方式下,製成不同類型的豆製品。最原始的是黃豆經過浸泡、研磨、煮沸後得到豆漿,再加入凝固劑形成豆花,壓榨後就成了豆腐。

請繼續往下閱讀...

水分保留越多,就越接近嫩豆腐;壓榨越多,水分越少,營養密度就越高,像板豆腐、豆幹。若再經過乾燥(如腐竹)、冷凍(凍豆腐)或是油炸、滷製、調味(油豆腐、花幹、素雞),就會改變口感與營養成分。

以下是各式豆腐營養解析:

●嫩豆腐:清爽低熱量,但蛋白質也偏少。每100克大約有4-5克蛋白質,熱量落在50-70大卡,脂肪含量不高。
很適合控制體重或喜歡清淡飲食的人。
不過蛋白質含量不算高(因為水分較多),若要當成主要蛋白質來源,可能需要搭配其他食材。

●板豆腐:營養與實用兼具。水分少、密度高,可說是最實用的豆腐類型。
每100克含有約8-10克蛋白質,脂肪約4-5克,熱量約80-100大卡。
如果製作時使用含鈣的凝固劑,鈣含量還能顯著提高,對素食者補鈣相當有幫助。

●豆幹:蛋白質濃縮,但也要小心鈉
豆幹水分比板豆腐更少,因此蛋白質密度更高,每100克可達15-20克。
營養價值不錯,但問題在於市售豆幹常經過滷製或調味,鈉含量可能偏高。因此,建議挑選「無調味」的版本,比較安心。

●油豆腐:香氣滿分,但熱量也不低,
經過油炸的豆製品雖然口感誘人,但油脂含量會明顯增加。每100克蛋白質約10-15克,但油脂往往超過15-20克,熱量可能高達200-300大卡。

●凍豆腐:吸湯力強,蛋白質也不錯。
板豆腐冷凍後形成許多孔隙,變成所謂的凍豆腐。它的蛋白質含量和板豆腐相近,每100克大約8-10克。
因為吸湯力強,凍豆腐特別適合做湯或火鍋。不過要注意,它也會把湯底的油脂與鹽分一起吸收,建議搭配清爽的湯底會更健康。

●腐竹和豆包:蛋白質充足。腐竹屬於乾貨,蛋白質非常集中。乾品每100克可高達40-45克蛋白質,但同時脂肪也不低,約20克左右。
豆包也是豆漿加熱後的薄膜製品,鮮豆包每100克蛋白質約12-15克,適合當作高蛋白來源,但若經滷製或油炸,鈉與油脂會顯著增加。

●素雞、花幹:多數素雞是以豆皮捲製壓緊成型,每100克蛋白質約12-14克,營養本身不錯。但因為屬於加工食品,鈉含量通常偏高。
花幹是滷製後的厚豆幹,內部多孔隙,容易吸附湯汁。這類食材方便、好喫,但建議只偶爾喫,並搭配蔬菜一起,避免鹽分過量。




標題:豆製品家族蛋白質PK 醫:愈水嫩愈低

地址:https://www.twetclubs.com/post/1174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