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食健康

走路變慢、提不動?小心!恐是肌少症警訊

衛福部苗慄醫院復健科物理治療師李曉惠建議透過阻力訓練延緩「肌少症」。圖為「墊腳尖」(腿部運動)。(衛福部苗慄醫院提供)

〔記者彭健禮/苗慄報導〕「最近走路越來越慢,連提菜都覺得喫力,是不是年紀大了就會這樣?」這是醫院門診中常見長輩提出的疑問。衛福部苗慄醫院復健科物理治療師李曉惠表示,這不只是老化的自然現象,更可能是「肌少症」的警訊,可透過運動及營養攝取改善。

李曉惠說明,肌少症(Sarcopenia)是指隨著年齡增長,肌肉質量與肌力逐漸流失的現象。根據研究,40歲後每10年肌肉量可能減少8%,70歲後甚至加速至每10年減少15%。這不僅影響行動能力,還會提高跌倒、骨折、住院甚至死亡的風險,對生活品質造成嚴重影響。

請繼續往下閱讀...

肌少症常見的徵兆包括:握力變弱,開瓶蓋、提重物變得困難;走路速度變慢,容易疲倦;起身、上下樓梯需要扶手或協助;體重減輕卻非刻意減重。李曉惠說,如果長輩或家人出現這些情況,建議尋求醫療評估,透過簡單的測試如握力測量、步行速度、肌肉量分析等,就能初步判斷是否為肌少症。

李曉惠進一步說明,針對肌少症改善,阻力訓練是關鍵,每週至少2次針對大肌群,如腿部、背部、手臂的重量訓練,有助於增加肌肉量與力量。若不方便或不習慣至健身房,也可自行使用彈力帶、礦泉水瓶或自體重量進行訓練。

其次,營養攝取也很重要,除了均衡的營養,建議每日攝取足夠蛋白質(約每公斤體重1.0~1.2克),食材來源包括豆腐、魚肉、雞蛋、牛奶等,有助肌肉修復與生長。若長輩食慾不佳,可考慮補充乳清蛋白。

想要改善或預防肌少症,李曉惠也提供在家就可以做的四個動作:

1.墊腳尖(腿部運動)。

2.深蹲(腿部運動)。

3.扶牆伏地挺身(手臂運動)。

4.撐桌核心運動(背部運動)。

第1~3項運動一回做8~12次,第4項運動一回停留30秒,各項運動一天做三回,每週至少2次。並叮嚀視個人體力狀況循序漸進,不要勉強,注意避免跌倒,以確保安全。

衛福部苗慄醫院復健科物理治療師李曉惠建議透過阻力訓練延緩「肌少症」。圖為「深蹲」(腿部運動)。(衛福部苗慄醫院提供)

衛福部苗慄醫院復健科物理治療師李曉惠建議透過阻力訓練延緩「肌少症」。圖為「扶牆伏地挺身」(手臂運動)。(衛福部苗慄醫院提供)

衛福部苗慄醫院復健科物理治療師李曉惠建議透過阻力訓練延緩「肌少症」。圖為「撐桌核心運動」(背部運動)。(衛福部苗慄醫院提供)




標題:走路變慢、提不動?小心!恐是肌少症警訊

地址:https://www.twetclubs.com/post/1182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