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新國際醫院中醫科副主任陳藝文說,兒童若進入「轉骨前期」警訊,建議先到小兒科檢測骨齡等,同步透過中醫調養。(聯新國際醫院提供)
〔記者周敏鴻/桃園報導〕青少年與家長們愈來愈關注青少年的身高與成長狀況,桃園市聯新國際醫院中醫科副主任陳藝文提醒,6歲以上兒童若身高低於生長曲線圖中第3百分位,或每年長高幅度小於4至5公分,顯示進入「轉骨前期」警訊,建議先到小兒科檢測骨齡與生長板狀態,同步透過中醫調養,才能奠定好的成長基礎。
1位國中2年級男學生身高約150多公分,因為很想長高而求助中醫科,陳藝文說,經轉骨調理、改善作息、運動等多管齊下,如今他升上高中2年級,身高已超過170公分,目前還接受中醫調養,希望持續長高。
請繼續往下閱讀...
陳藝文說,中醫觀點認為長高須五臟六腑共同協作,脾、腎、肝尤為關鍵,腎為「先天之本」代表遺傳潛力、脾為「後天之本」負責營養吸收、肝主導氣血流通,若飲食失衡、久坐不動、情緒波動大,就可能導致脾腎虛弱、肝氣鬱結,而影響骨骼發育。
「轉骨最佳介入時機是第二性徵開始發育時,例如女孩胸部隆起、男孩聲音變粗」,陳藝文說,男女體質不同,轉骨用方也不同,「男性以腎為先天」著重補腎氣與強筋骨、「女性以肝為先天」以養肝血與調月經為主;青少年面臨過敏體質、晚睡、肥胖、同儕壓力等,都是轉骨阻礙,不利因素須設法排除,臨牀上中醫會在督脈與關節處拔罐祛濕去滯,再針灸湧泉、懸鐘、百會、太衝等穴位;至於常見轉骨方藥材包括狗尾草、當歸、柴胡等,另菊花與枸杞可煮成茶飲,有助養肝明目,但菊花性偏涼,女孩月經期間應避免飲用。
中醫常用的轉骨方藥材。(聯新國際醫院提供)
。
。
標題:轉骨前期若出現警訊 可到小兒科檢測骨齡並透過中醫調養
地址:https://www.twetclubs.com/post/1182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