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業財經

巨大遭外國記者踢爆強迫勞動!學者示警崇洋媚外:恐傷害產業

美國海關和邊境保護局(CBP)24日晚間因國內腳踏車大廠巨大(Giant)涉及強迫勞動,發布暫扣令(Withhold Release Order, WRO)。旅美學者翁履中指出,CBP的依據是在台灣的外籍記者調查報導,就是因為台灣安全、自由,讓外國能舒服的推進進步議題,批判、揭露、威脅台灣產業,台灣真的要反思是不是太過崇洋媚外。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旅美學者翁履中在臉書發文,「外籍勞工制度待改,但外籍調查記者的理想,是否也正消費著台灣?」對巨大的暫扣令是美國今年僅有的第三份同類措施,之前僅針對中國一家漁業公司和韓國一處鹽場。

翁履中坦言,必須承認台灣在外籍勞工制度上確實有改進空間,尤其是仲介費、住宿條件等問題,長年沒有被正視,現在被美方放大為懲罰的理由。

但他也指出,「美國這次的決定,其實主要依據的是外籍調查記者在台灣的報導」,這說明了一個殘酷的現實:台灣自豪自己「對外國人最友善」,從留學生到外籍勞工、從記者到 NGO 幾乎都給予最大尊重,但當外國人利用這份自由去推進他們關心的「進步議題」——像是環保、勞權、性別——往往最後變成外國輿論或是政府攻擊或威脅台灣產業的工具,今天是巨大,明天可能是半導體的碳排放、其他產業的勞動制度。

這些記者為什麼不去那些政治體制不穩定、資訊封閉的地方做深入調查?翁履中也直言,就是因為台灣穩定、自由,對外籍人士友善,才讓他們能舒舒服服地在台灣批判、揭露。

他進一步指出,台灣社會本來就有分歧,所以外籍聲音往往被放大,甚至凌駕本土討論。不是因為他們真的更懂,而是因為我們太崇拜外國人,甚至喜歡用外國人的口,來批判不同立場的自己人。不管是電視節目還是網路平台,不論專業與否只要是外國人講的話就被包裝成「國際觀點」,確實有一些深耕台灣的外籍人士意見值得尊重,但真的不是每一個外籍聲音都該被奉為真理。

翁履中也說,調查報導揭露真實問題,但帶來的國際衝擊遠超台灣預期,類似關於台灣勞動情況和環保問題的調查報告,最近幾年也因為在台灣的外籍「調查記者」努力挖掘之下,出現在國際媒體版面上,這些報導是否也會引發對台灣其他產業的衝擊?

翁履中嘆說,現實就是「台灣再怎麼友善,也換不來國際的寬容,和調查記者多為台灣思考,平衡他們追求的理想和台灣面臨的困境」,台灣應該歡迎外籍朋友,但真的需要反思是不是太過崇洋媚外,把外籍聲音看得比自己的聲音更重要?


  • 巨大
  • 外籍記者
  • 崇洋媚外
  • 捷安特
  • 暫扣令
  • 強迫勞動
  • 翁履中


標題:巨大遭外國記者踢爆強迫勞動!學者示警崇洋媚外:恐傷害產業

地址:https://www.twetclubs.com/post/1183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