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熱點

台美晶片製造五五分?學者點出殘酷現實:要讓美國明白台灣底線

美國商務部長盧特尼克(Howard Lutnick)27日受訪時,再度宣稱即將與台灣達成貿易協議,並表示已向台灣提出美台在半導體產能製造上達到50%對分的構想。他也回應,若意美國要繼續保護台灣,就得幫美國達成合理的自給自足,這段發言引發關注。旅美學者翁履中認為台灣當前最需要的新共識,必須要讓美方明白台灣的底線。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翁履中指出,川普政府核心成員接連的公開發言,讓台灣必須正視一個殘酷的現實:美方對台灣的支持,並非出於「價值夥伴」的道義,而是冷冰冰的交易。盧特尼克的話說得非常直白,「美國需要先進晶片,否則怎麼保護台灣?」對台灣來說,這幾乎就是一場脅迫式的談判:你先交出資產,我才考慮給你安全感。

翁履中認為,事情當然不是非黑即白,從美方的角度來看,這樣的要求也並非毫無道理。畢竟,把全球95%的先進晶片產能集中在一個地緣政治最敏感的島嶼,本身就是高度風險。對華府而言,推動部分產能回流,既是戰略保險,也是政治上可對選民交代的「安全投資」。在這點上,台灣確實不能幻想美國「無條件支持我們」,而忽略了對方的風險計算。

翁履中提到,反過來說,台灣也不能天真以為交出產能就能換來萬無一失的安全。因為一旦晶片的戰略價值被稀釋,台灣的重要性也可能被邊緣化。更嚴重的是,如果台灣內部還是一味強調「不能懷疑美國」,那麼當美方官員自己都公開宣稱要降低對台依賴時,台灣卻選擇沉默,這只會讓華府更加篤定,台灣會「無條件配合」,因此沒有必要給予更多保障。

翁履中強調,這就是台灣當前最需要的新共識:必須要讓美方明白台灣的底線。守護台灣需要美國,但更需要我們據理力爭的勇氣。畢竟,真正的友誼不是單向依賴,而是相互尊重與算計後的平衡。

翁履中點出,台灣另外需要思考的問題是,我們到底想守護的是什麼?是民主的生活方式?還是單純的生計?有人會說「錢可以再賺,民主失去就沒了」;也有人會問,「如果安全感只是被當作籌碼,台灣交出的籌碼讓我們日子過不下去,值得嗎?」這樣不同面向的思考,在台灣需要有機會理性討論。

最後,翁履中逆風指出,如果台灣能有機會與北京建立某種程度的對話與危機管控機制,是否就不必在每一次與美國的談判中被迫交出更多?台灣社會似乎早已將這樣的討論視為禁區,但其實這樣的辯論是必要的。因為這並不意味著放棄與美國的合作,更不是向北京低頭,而是為了讓台灣在面對美國與中國時,都能在談判桌上擁有更多底氣。否則,當晶片被視為保護費,當安全感被當作籌碼,台灣最終可能呈現出來的,不是堅定自信的姿態,而是一種過度依賴、急切期待別人協助的態度。這樣的姿態,是否等於我們自願讓別人佔便宜?

  • 台灣
  • 美國
  • 晶片
  • 盧特尼克
  • 翁履中
  • 川普
  • 關稅


標題:台美晶片製造五五分?學者點出殘酷現實:要讓美國明白台灣底線

地址:https://www.twetclubs.com/post/1187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