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食健康

運動「膝蓋微痛」不是壞事 醫揭安全疼痛分數

當關節在運動時出現輕中度疼痛,神經系統會釋放「內源性止痛物質」,例如內源性大麻素、鴉片樣物質、血清素;圖為情境照。(圖取自freepik)

〔健康頻道/綜合報導〕運動時膝蓋隱隱作痛,很多人第一反應是「我是不是在傷害關節?」其實不一定!恆新復健科診所醫師王思恆在臉書專頁「」分享最新研究,發現運動時若出現輕中度的膝蓋疼痛,不僅不是壞事,反而能幫助止痛。

運動痛 = 大腦釋放天然止痛藥

研究顯示,當關節在運動時出現輕中度疼痛,神經系統會釋放「內源性止痛物質」,例如內源性大麻素、鴉片樣物質、血清素,讓大腦暫時「關掉」痛覺訊號。這種現象被稱為運動誘發止痛效果 (Exercise-Induced Hypoalgesia, EIH)。王思恆指出,這就像大腦自帶的止痛藥,沒有副作用,也不會成癮,比喫藥更安全。

請繼續往下閱讀...

輕微疼痛反而能促進大腦分泌天然止痛物質,幫助改善慢性疼痛;圖為情境照。(圖取自freepik)

運動時「安全的疼痛範圍」

●0–2 分:完全安全。

●3–5 分:可接受,不會破壞膝關節結構,能放心持續。

●超過 5 分:需小心,建議降低強度,或改為腳踏車、水中運動等方式。

醫師提醒,分數只是參考,更重要的是尊重患者的主觀感受,能不能持續才是關鍵。

哪些疼痛不行?

●可以接受的痛:運動中有痠痛,但 24 小時內恢復。

●危險的痛:運動後膝蓋腫脹、紅熱痛持續一天以上,甚至影響走路 → 代表超出安全範圍,必須調整運動方式。

「運動時一點點痛,不一定是壞事!」王思恆強調,只要疼痛控制在 3–5 分,且不伴隨腫脹或惡化,這樣的疼痛反而能促進大腦分泌天然止痛物質,幫助改善慢性疼痛。別再因為怕痛就放棄運動,適度的痛,反而是身體自我修復的開始!




標題:運動「膝蓋微痛」不是壞事 醫揭安全疼痛分數

地址:https://www.twetclubs.com/post/1189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