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食健康

7旬婦痠痛腿麻1個月 假性坐骨神經痛上身

長安醫院復健科醫師詹益承提醒,民眾若長期下背痛或腿麻反覆發作,應及早就醫,才能對症下藥,從根本解決問題。(記者陳建志攝)

〔記者陳建志/台中報導〕70歲王姓婦人因左小腿前側痠痛纏身一個月,經核磁共振影像檢查,顯示腰椎第4、5節有壓到神經,一度懷疑是坐骨神經痛或梨狀肌症候群,但復健或腰椎牽引效果不彰。婦人到復健科求診,透過詳盡的病史詢問與理學檢查,揪出真正的病因是薦髂關節發炎引發的假性坐骨神經痛,在接受3次增生療法後,疼痛大幅改善,讓她開心重拾登山樂趣。

長安醫院復健科醫師詹益承指出,臨牀上不少患者過度依賴影像檢查,但統計顯示,透過病史詢問與理學檢查即可提供約8至9成的正確診斷;X光或MRI多作為確認或鑑別之用。以患者情況來說,坐骨神經痛只是症狀,不是單一疾病,很多傳導痛其實是假性坐骨神經痛,若只依影像判斷,恐怕會誤診甚至錯治。

請繼續往下閱讀...

詹益承表示,透過理學檢查,患者站立時後仰會引發類似坐骨神經痛的症狀,左側薦髂關節處有明確的壓痛點;骨盆X光亦見薦髂關節輕微變白與骨刺,顯示關節磨損與發炎可能性高。這種因薦髂關節磨損發炎,導致疼痛傳導至腿部的症狀,稱為「假性坐骨神經痛」,其症狀與腰椎問題極為相似,常讓患者走上治療的冤枉路。

詹益承表示,確認病因後,對左側薦髂關節內與表淺韌帶施行葡萄糖增生療法,以刺激組織自我修復並提升關節穩定度。兩週後,患者後仰時的腰部痠痛大幅減輕,小腿痠痛降一半。在完成3次注射療程並搭配下肢與核心肌群訓練後,整體症狀顯著好轉。

詹益承強調,正確診斷需以問診、理學檢查與臨牀經驗綜合判斷。民眾若長期下背痛或腿麻反覆發作,應及早就醫,避免自我揣測或過度依賴單一檢查報告,方能對症下藥,從根本解決問題。他也提醒,適度訓練核心與下肢肌群,有助穩定骨盆與脊椎,降低類似問題的發生風險。




標題:7旬婦痠痛腿麻1個月 假性坐骨神經痛上身

地址:https://www.twetclubs.com/post/1191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