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食健康

腿抽筋別輕忽 百萬網紅醫曝7成因恐藏癌症

腿抽筋背後可能潛藏7大成因,從缺鹽、缺電解質,到血栓甚至癌症警訊,千萬別掉以輕心;示意圖。(圖擷取自shutterstock)

〔健康頻道/綜合報導〕不少人都曾有半夜發生腿抽筋痛醒的經驗,或在運動後,突然小腿抽痛難耐。美國百萬網紅家庭醫師肯.貝瑞(Ken Berry)指出,腿抽筋背後可能潛藏7大成因,從缺鹽、缺電解質,到血栓甚至癌症警訊,千萬別掉以輕心

美國百萬網紅家庭醫師肯.貝瑞在社群平台「Ken D Berry MD」中分享影片「腿部抽筋:7個原因和7種治療方法」,吸引517萬人次觀賞。

請繼續往下閱讀...

他指出,數百萬人飽受腿部抽筋的困擾,有些人發作頻率很低,但有些人則幾乎每天都會發作。許多人誤以為腿部抽筋只是生活的一部分,但事實並非如此。因為最常見的原因其實沒有那麼危險,但最不常見的原因可能非常非常危險,如果有需要,應就醫檢查,以免小病變大病。

鹽分不足 誤信「少鹽才健康」

肯.貝瑞指出,最常見的原因是飲食中鹽分不足。過去數十年醫界常提醒「少鹽護心」,但他認為過度限鹽反而讓抽筋更常發生。他強調,人體和所有哺乳動物一樣需要鹽分,不需害怕鹽,關鍵是攝取「真正的鹽」,也就是避免含添加劑或來自受污染海洋的鹽,選擇天然來源較佳。

電解質缺乏 鎂、鉀、鈣都重要

第2個原因是電解質不足,尤其是缺鎂、鉀與鈣。現代人普遍缺鎂和鉀,若不足,肌肉細胞就無法正常收縮或放鬆。他建議可透過多喫深色蔬菜、帶骨小魚(沙丁魚、鯷魚)補鈣,並從紅肉、海鮮獲得花生四烯酸,幫助鈣進入肌肉細胞,降低抽筋機率。

喫小魚乾補鈣,可降低抽筋機率。(圖擷取自photoAC)

過度勞累 突然劇烈運動惹禍

第3個原因是暫時性過度使用肌肉。肯.貝瑞說明,平時久坐不動的人突然去健行數小時,隔天容易出現抽筋。這類抽筋雖然不危險,但提醒民眾要保持規律運動,讓肌肉適應,才能降低發作。

藥物副作用 降膽固醇、抗生素都可能

第4個原因是來自藥物。包括降膽固醇的「史他汀類」(Statin)、骨鬆治療藥、雌激素藥物、非類固醇消炎藥、鈣通道阻滯劑,甚至部分抗生素、抗憂鬱藥,都可能導致肌肉疼痛或抽筋。

肯.貝瑞提醒,若懷疑藥物造成抽筋,應與醫師討論替代方案或調整劑量,勿自行停藥。

降膽固醇的「史他汀類」(Statin)、骨鬆治療藥、雌激素藥物、非類固醇消炎藥、鈣通道阻滯劑,甚至部分抗生素、抗憂鬱藥,都可能導致肌肉疼痛或抽筋;示意圖。(圖擷取自shutterstock)

深靜脈血栓 單側腿抽筋要警覺

第5個原因是腿部深靜脈血栓(DVT)。特徵是僅一側腿出現持續抽筋,走路時愈嚴重。若不處理,可能引發肺栓塞,後果嚴重。

他呼籲,出現單側反覆抽筋應立即就醫,透過靜脈超音波檢查,排除血栓。

動脈阻塞 糖尿病、抽菸者高風險

第6個原因是腿部動脈阻塞,常見於長期糖尿病、吸菸、高血壓患者。血流受阻,導致肌肉缺血而抽筋。嚴重者可能出現夜間抽筋,甚至增加截肢風險。貝瑞提醒,若懷疑動脈阻塞,醫師可安排踝肱指數(ABI)、超音波或血管攝影檢查。

罕見但危險 癌症、肝病、自體免疫疾病

第7個是最罕見卻最危險的原因是癌症或肝硬化等疾病。這些疾病會幹擾電解質代謝,引起抽筋。此外,腰椎狹窄也可能導致腿部痙攣。

他提醒,若前述第1到6個常見原因排除後,仍反覆抽筋,務必就醫檢查。

醫籲反覆抽筋  應就醫檢查

肯.貝瑞強調,多數抽筋只是飲食或生活習慣問題,但若症狀持續、單側發生或伴隨腫脹疼痛,就必須謹慎看待。醫師可透過抽血、超音波或影像學檢查釐清原因。

他也建議,日常保養可從均衡飲食、補充電解質、規律運動、避免過度用藥做起,才能遠離腿部抽筋困擾。




標題:腿抽筋別輕忽 百萬網紅醫曝7成因恐藏癌症

地址:https://www.twetclubs.com/post/1192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