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發現不少年輕人出現骨質疏鬆,推測與運動不足以及飲食型態有關。示意圖,圖中人物與新聞無關。(圖取自shutterstock)
〔健康頻道/綜合報導〕骨質疏鬆不再只是銀髮族的健康議題!近年臨牀觀察發現,越來越多年輕族群出現「骨質不足」甚至早期骨鬆。指出,長期久坐、缺乏日曬、過度節食與高咖啡因攝取,是現代人骨質流失加速的四大主因。「許多二、三十歲的上班族,其骨密度檢測結果已亮起紅燈。」
骨密度比同齡人低20% 骨齡提前老化10年
28歲的工程師小雅(化名)長期久坐加班、三餐外食、每天三杯咖啡提神,在公司健檢中意外發現骨密度比同齡人低約20%,相當於三十多歲女性的骨齡,屬於「骨質不足」範圍。
經營養與運動介入一年後,骨密度回升至 -0.9。她驚訝地說:「原來骨質真的可以逆轉!」
請繼續往下閱讀...
吳政誼表示,這是典型的年輕型骨質不足案例。骨質密度通常在20至35歲達到巔峰,之後會逐年下降。「骨頭就像健康存摺,年輕時不存夠骨本,老了就沒得領。」
吳政誼指出,現代生活型態讓許多人在未達巔峰期前就開始流失骨質。以下是年輕人最容易忽略的四大陷阱與改善建議:
陷阱1:陽光不足
維生素D缺乏,鈣質吸收率下降。建議每天日曬15–20分鐘
陷阱2:咖啡因過量
加速鈣質流失。建議每天咖啡不超過2杯,搭配高鈣飲食
陷阱3:過度節食
缺乏鈣與蛋白質。建議均衡飲食減重
陷阱4:缺乏運動
骨骼未受刺激易流失。建議每週3次負重運動(快走、登階、彈力帶訓練)
符合多項警訊 應盡早檢查
若出現以下情況,代表骨鬆風險偏高:
• 身高比年輕時矮3公分以上
• 出現駝背或腰背痠痛
• 曾輕微碰撞就骨折
• 經常外食、鈣攝取不足
• 女性月經不規律或提早停經
吳政誼建議,符合五項以上警訊者,應盡早進行骨密度檢查(如DXA或AI輔助影像篩檢),以便及早發現骨質流失問題。他指出,目前醫療科技已能透過胸部X光片結合AI演算法,進行初步骨質健康分析,提供高準確率的早期風險評估,讓檢測更快速、無痛且普及。
「無論使用何種檢測方式,關鍵在於建立個人化的骨質追蹤基準線,並依年齡與風險定期檢查,才能有效預防與延緩骨質流失。」吳政誼醫師強調。
四大「逆轉骨鬆」行動處方
吳政誼指出,骨質疏鬆並非不可逆,只要及早發現與治療,就能讓骨本止跌回升。以下是他提出的四項實用方針:
1. 補鈣與維生素D雙管齊下:成人每日需攝取1000–1200毫克鈣質,搭配15分鐘日曬促進吸收。若維生素D偏低,應在醫師建議下補充。
2. 執行負重運動:快走、登階、彈力帶訓練能刺激骨質生成。建議循序漸進、避免高衝擊動作。
3. 均衡飲食、避免節食:減重時仍應確保蛋白質與鈣質攝取,避免「瘦了體態、虧了骨本」。
4. 尋求專業治療:若已達骨鬆標準,應由醫師評估,依狀況規劃藥物治療或營養介入,穩定改善骨質。
「骨質疏鬆是可以改善的慢性病,關鍵在於提早發現與持續追蹤。」吳政誼提醒,有家族史、月經異常、長期服用類固醇或體重過輕者,建議30歲就進行第一次骨密度檢查,建立個人骨本基準線,以利未來追蹤。吳政誼強調:「二、三十歲是存骨本的黃金期,從現在開始為骨骼健康超前部署,永遠不嫌晚。」
。
。
標題:28歲就骨質疏鬆?工程師「骨齡比實際年齡老10歲」
地址:https://www.twetclubs.com/post/1222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