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食健康

味噌湯煮太久=喝鹽湯? 營養師:「這招」保住活菌

營養師陳珮淳建議,在湯起鍋前最後1分鐘再加入味噌,避免高溫破壞活菌,每天一小碗、溫熱飲用最適合;圖為情境照。(圖取自freepik)

〔健康頻道/綜合報導〕很多民眾認為每天喫泡菜、喝味噌湯、配納豆飯,腸道應很健康。然而,營養師陳珮淳表示,別被「發酵」兩個字騙了,並非所有發酵食物都能帶來益菌效果,重點在於「菌要活著、量要夠、別被高鹽高糖破壞」,她提供選購的3注意事項。

陳珮淳在臉書專頁「」發文分享,發酵食物之所以被稱為「超級食物」,是因為微生物(像乳酸菌、酵母菌)能分解糖與蛋白質,產生維生素、胺基酸與益菌代謝物。根據研究顯示,發酵食品與改善消化、降低發炎、增強免疫力都有關聯。但前提是,菌要活著、量要夠、別被高鹽高糖蓋掉功效。

請繼續往下閱讀...

泡菜有高鈉陷阱

泡菜是發酵食品的代表,其中常見的植物乳酸桿菌能調整腸道菌相、強化免疫力。不過市售泡菜多半為延長保存而加熱滅菌或加入防腐劑,結果好菌早已死亡。

更要注意的是,100克泡菜平均含鈉約800至900毫克,相當於半碗白飯就喫下近半天的鹽量,容易造成水腫與腸道菌失衡。

陳珮淳建議,選擇冷藏未滅菌、低鹽版本,每天攝取30至50克即可(兩筷子就夠),搭配蔬菜或豆腐食用更理想。

味噌別煮滾

味噌是由大豆、米麴和鹽發酵而成,富含胺基酸、維生素B群與大豆勝肽,有助代謝與抗氧化。不過研究指出,味噌中的乳酸菌在85度以上幾乎無法存活,若將味噌湯煮滾過久,只會剩下「味噌風味鹽湯」。

陳珮淳建議,在湯起鍋前最後1分鐘再加入味噌,避免高溫「滅團」活菌,每天一小碗、溫熱飲用最適合。

納豆是循環黑馬

納豆黏絲不是噁心,是神奇!它來自 Bacillus subtilis natto(納豆菌),在發酵過程中產生的納豆激酶(Nattokinase)。研究發現,納豆激酶能分解血液中纖維蛋白,幫助維持血液流動、促進循環健康。除此之外,納豆還富含維生素K2,能幫助鈣質利用、強健骨骼。

陳珮淳建議,每天1小盒(約40–50g)即可;飯後喫、冷藏保存;可加蔥花、紫蘇更清爽。

她最後總結,發酵不是萬靈丹,活菌才是真英雄。泡菜幫腸道、味噌助代謝、納豆護循環。喫對時間、溫度與份量,才能讓「菌」變成你的健康小幫手。




標題:味噌湯煮太久=喝鹽湯? 營養師:「這招」保住活菌

地址:https://www.twetclubs.com/post/1223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