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食健康

早期皮蛇無皮疹 易被誤認椎間盤突出

▲皮疹尚未出現時,常會被誤認為是椎間盤突出、坐骨神經痛等脊椎問題。(照片提供/義大醫院外科部長王浩洸)

文/王浩洸

帶狀皰疹(俗稱「皮蛇」)是由水痘─帶狀皰疹病毒引起的病毒性感染。多數人在小時候感染水痘後,病毒會潛伏於體內神經節中,當免疫力下降時可能再次活化,導致帶狀皰疹的發作。

帶狀皰疹的早期症狀以神經性疼痛為主,通常在皮膚出現紅疹與水泡之前幾天即出現。患者常形容這種疼痛為灼熱、刺痛、電擊感,甚至如刀割般的劇烈痛楚。這類疼痛不同於一般的痠麻感,較像是神經受損的尖銳不適。

請繼續往下閱讀...

疼痛多半集中在身體單側,沿著特定神經分布,最常見於胸部、背部或腹部的軀幹區域,其次為臉部或頸部。這種沿神經分布的特徵有助醫師辨識,但皮疹尚未出現時,常會被誤認為是椎間盤突出、坐骨神經痛等脊椎問題。

若疼痛發生於下背部且尚無皮膚變化,患者可能誤以為是腰椎或坐骨神經相關疾病;若疼痛出現在頸部,也可能與頸椎病混淆。然而,隨著病程進展,疼痛區域會出現紅斑、水泡或丘疹,水泡逐漸擴大、破裂並結痂,此時典型的帶狀皰疹外觀便會顯現,也可釐清病因。

帶狀皰疹不僅造成急性劇痛,還可能導致「帶狀皰疹後神經痛」的長期併發症。可持續數月甚至數年,這是帶狀皰疹最常見且最難處理的併發症,對生活品質造成極大影響。年齡愈大、免疫力愈弱,風險也愈高。

接種帶狀皰疹疫苗 可降低發病風險

由於治療帶狀皰疹後神經痛的效果有限,預防成為最關鍵策略。目前已有經臨牀驗證的疫苗可有效預防帶狀皰疹。根據台灣現行指引,建議50歲以上的成人,或18歲以上具有免疫功能不全或高風險因素者接種疫苗。疫苗除了可降低發病風險,即使罹患也能減輕症狀並降低帶狀皰疹後神經痛的發生率與強度。

(作者為義守大學神經外科教授、義大醫院外科部長)




標題:早期皮蛇無皮疹 易被誤認椎間盤突出

地址:https://www.twetclubs.com/post/1235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