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師向病人解釋核磁共振;圖為情境照,圖中患者與本文無關。(照片提供/外科主任黃裕涵、個管師賴佳汶)
文/黃裕涵、賴佳汶
1名68歲女性患者,近1、2年來右手握力逐漸減退,左手更腫脹如「麵龜」,導致無法料理日常家務,甚至無法自己拿碗筷喫飯,生活品質嚴重下降。先後求診於中醫及復健科,做過超音波、復健,症狀卻未見改善。直到經友人轉介至醫院接受進一步檢查,才確診問題並非來自手部,而是源自第4、5頸椎椎間盤突出,合併神經壓迫。
頸椎椎間盤突出 合併神經壓迫
醫療團隊立即為其施行內視鏡頸椎椎間盤切除術,手術透過內視鏡技術,精準移除突出的椎間盤組織並進行減壓。令人驚訝的是,患者術後隔天右手握力即恢復,左手腫脹迅速消退,2天後雙手功能已接近正常。
請繼續往下閱讀...
許多患者誤以為手麻、手部無力或上肢腫脹是局部手部疾病,例如腕隧道症候群或淋巴水腫,但實際上頸椎病變常是「隱形元兇」。當椎間盤突出或骨刺壓迫頸部的神經根時,便可能造成神經傳導障礙,導致遠端手部症狀。隨著內視鏡脊椎手術技術的進步,現今可透過1公分微創切口完成減壓,較傳統手術大幅降低術後疼痛與併發症風險,並縮短住院與恢復時間。
別靠按摩或長期復健而忽略病因
提醒民眾長期出現手麻、手無力或上肢腫脹,且影響日常功能,應提高警覺,這些症狀可能源於頸椎脊髓病變或神經根壓迫,切勿靠按摩或長期復健而忽略病因,及早進行影像學檢查(例如MRI、頸椎X光)與專業診斷,往往能避免不可逆的神經損傷,並讓患者更快恢復生活品質。
(作者分別為佑民醫院脊椎外科主任黃裕涵、佑民醫院個管師賴佳汶)
。
。
標題:頸椎神經壓迫 手麻手腫「隱形元兇」
地址:https://www.twetclubs.com/post/1238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