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養學者洪泰雄說,鈣與鎂是骨骼、肌肉、心臟健康缺一不可的礦物質拍檔,但現代人鎂經常攝取不足,建議可喫深綠色蔬菜等,有助增進鎂攝取。(資料照)
紀麗君/核稿編輯
〔健康頻道/綜合報導〕不少人擔心骨質疏鬆勤補鈣,但你知道嗎?只知補鈣可能做白工。營養學者洪泰雄表示,鈣與鎂是缺一不可的礦物質拍檔,無論骨骼牙齒、肌肉神經、心臟健康,都需要兩者合作,攝取鈣:鎂=2:1的黃金比例,才能達到最佳補鈣、穩肌、護心效果。此外,現代人補鈣常過量,鎂卻攝取不足,建議飲食可喫深綠色蔬菜、堅果、全穀類、豆類、礦泉水,有助增進鎂攝取。
鎂鈣平衡有助身體運作
洪泰雄於發文指出,鈣和鎂就像人體內的「制動與加速系統」,兩者互相制衡、協同合作,維持身體的穩定運作。常見與人體相關作用如下:
請繼續往下閱讀...
●骨骼與牙齒的好夥伴:鈣是骨骼的主要成分,能夠強化骨質,預防骨質疏鬆。鎂則是骨骼穩定的守護者,幫助鈣正確沉積在骨頭。研究指出,骨骼中有60%的鎂與 99% 的鈣,比例正確才能維持骨質健康。
●肌肉與神經的平衡器:鈣促進肌肉收縮,例如:心跳、腸蠕動等生理活動都靠它。鎂有助肌肉放鬆與穩定神經訊號,若缺乏鎂,容易抽筋、焦慮、失眠。鈣太多、鎂太少,就像油門踩太多,身體容易緊繃、焦躁。
●心臟健康的雙保險:心臟跳動需要精密的鈣鎂平衡;鈣負責心肌收縮,鎂則讓心跳節奏穩定,預防心律不整與高血壓。鈣過多而鎂不足,則會加重血管收縮、增加血壓負擔。
鈣鎂完美搭配比例2:1
洪泰雄進一步提及,想讓鈣鎂作用效果最佳,鈣鎂攝取比例黃金公式:2:1是關鍵。簡單來說,最理想的鈣鎂攝取比例是鈣:鎂=2:1,例如:每天攝取鈣1000mg,就要有鎂500mg。但現代人飲食常常鈣攝取過多、鎂嚴重不足,容易打破平衡,引發許多慢性問題。
至於哪些人特別要注意鎂攝取?洪泰雄指出,常喝咖啡、喝酒者,須注意會排出更多鎂;壓力大、容易抽筋、睡不好的人,也須注意攝取鎂;鈣補充過多的人,則易因單補鈣造成反效果。
4大類食物可增加鎂攝取
洪泰雄說,飲食中想補鎂,可喫以下食物,包括:深綠色蔬菜,如菠菜、地瓜葉;堅果類,如杏仁、腰果、南瓜子;全穀類與豆類,像是糙米、黑豆、燕麥等;礦物質水,含有鎂、鈉、鉀等。
洪泰雄強調,鈣與鎂是一對不能拆開的拍檔,要補鈣,記得也要補鎂。只有讓這兩位搭檔平衡發揮,身體才不會「煞不住車」或「踩空油門」。
營養學者洪泰雄說,常喝咖啡或壓力大、睡不好的人,應留意鎂的補充,除深綠色蔬菜外,堅果、全穀類與豆類、礦泉水等,也是好來源;示意圖。(圖取自freepik)
。
。
標題:鎂、鈣雙搭護心、固骨又穩肌 掌握黃金比例助吸收
地址:https://www.twetclubs.com/post/1122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