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食健康

3物害壞膽固醇飆 飲食「3多」助代謝、防心梗

營養師劉學民指出,日常飲食想要避免低密度膽固醇產生過多,建議多喫蔬果、料理多清炒蒸燙、多使用植物油,有助維持健康;示意圖。(圖取自freepik)

紀麗君/核稿編輯

〔健康頻道/綜合報導〕聽說膽固醇多數是由身體合成,僅二、三成來自飲食,因此膽固醇過高也不用在意?對此,營養師劉學民指出,膽固醇是身體的重要原料,約70-80%由肝臟合成,但若常喫含飽和脂肪酸、反式脂肪酸以及油炸高溫等食物,仍易造成低密度膽固醇(LDL,壞膽固醇)過多,進而導致中風或心肌梗塞風險增。因此,建議日常飲食多使用植物油、多蔬果、多清炒蒸燙,有助維持代謝健康。

飲食影響膽固醇不是只佔3成?膽固醇過高,為什麼營養師叫我少喫炸物、餅乾?劉學民於臉書專頁「」發文表示,抽血報告中的血脂常見數據,包括:膽固醇(TC)、低密度膽固醇(LDL)、高密度膽固醇(HDL,好膽固醇),膽固醇可製造膽酸、細胞膜、荷爾蒙等,雖有約70-80%的膽固醇由身體肝臟合成,但別被佔比誤導,因為喫下肚的食物其實也會影響膽固醇代謝。

請繼續往下閱讀...

劉學民並進一步解釋,好壞膽固醇的作用如下:

●低密度膽固醇(LDL):你可以想像是一台油罐車,它會把油脂膽固醇載去心臟、血管各處,LDL過多易使血管壁發炎反應,造成血管粥樣硬化,進而增加心肌梗塞或中風風險,故稱為「壞的膽固醇」。

●高密度膽固醇(HDL):也是一台油罐車,只是運送方向不同,它是將各臟器血管中的油脂膽固醇,運回來肝臟清理代謝,故又稱為「好的膽固醇」。

3大食物成分增加LDL

至於日常飲食中的食物,對於膽固醇有哪些影響?劉學民特別說明,尤須注意以下3大成分易導致LDL增加,造成血管硬化等風險:

飽和脂肪酸(Saturated Fat):炸雞、薯條、奶油、有餡料的餅乾、熱狗等,易含有大量「飽和脂肪」,會直接刺激肝臟增加合成LDL,同時讓VLDL(LDL的前身)攜帶更多膽固醇。此外,飽和脂肪酸不僅使得LDL生成增加,也會導致血中LDL無法有效清除代謝。

反式脂肪酸(Trans Fatty acids):反式脂肪不僅增加LDL,還會降低HDL,自然界中動物性肉類、乳品含均含有反式脂肪,加工食品中也可能含有。雖然台灣已於2018年就禁用反式脂肪,但部分進口或非正規食品仍可能含有反式脂肪,因此,須注意食品成分與營養標示。

油炸高溫使油脂氧化劣變:當油脂遇到高溫烹調,如炸、煎等,會改變油脂的化學結構,產生氧化產物,喫下肚就會影響脂肪代謝。高溫氧化油脂與飽和脂肪酸都會促進體內發炎反應,使LDL被氧化反應改變狀態,更容易在血管壁中沉積,形成斑塊導致血管硬化,增加中風心肌梗塞風險。

營養師劉學民表示,炸雞、薯條、熱狗等易含有大量飽和脂肪,會直接刺激肝臟增加合成LDL,也會導致血中LDL無法有效清除代謝;情境照。(圖取自freepik)

飲食3多有助清除自由基

那麼,日常飲食該怎麼做?劉學民建議遵循以下「3多」原則,有助遠離壞膽固醇:

多用植物油:建議用好油載走壞油,多選用芥花油、亞麻仁油、苦茶油、橄欖油等,減少動物性油,如豬油、牛油、奶油等飽和脂肪酸較高的油品。另,蛋糕、麵包、餅乾、奶油餡料等也要小心,這些都是隱藏的飽和脂肪。

多蔬菜水果:蔬果膳食纖維豐富,膳食纖維有助膽固醇代謝。此外,蔬果富含維生素C、花青素等各種抗氧化成分,也可幫助清除體內自由基,減少不好的物質產生。此外,豬牛羊等紅肉、雞皮、鴨皮、豬皮,以及雞心、雞胗、豬肝等動物性內臟,因飽和脂肪酸較高,建議應減少攝取。

多清炒蒸燙:因油品高溫易劣變,故建議料理少高溫油煎或油炸,多使用較低溫的烹調方式,如清炒、水炒、蒸、燙等,可降低食用油變壞的機率,攝取真正需要的營養。




標題:3物害壞膽固醇飆 飲食「3多」助代謝、防心梗

地址:https://www.twetclubs.com/post/1141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