恆新復健科診所醫師王思恆分享,1篇最新研究指出,「主觀疲勞」和「客觀表現」其實不一定同步。示意圖,圖中人物與新聞無關。(圖取自freepik)
葉立斌/核稿編輯
〔健康頻道/綜合報導〕有沒有這種經驗?覺得身體好累不想練,但鼓起勇氣進到健身房開始蹲,卻發現力量表現比以為的更強!恆新復健科診所醫師王思恆於臉書專頁「」分享,1篇最新研究指出,「主觀疲勞」和「客觀表現」其實不一定同步。
王思恆提到,研究找來8位能深蹲2倍體重的壯漢,連續5天都做5組高強度深蹲到接近力竭,接著 14 天逐步減量 (taper)。研究發現,減量期14天後,力量表現:後蹲 1RM上升5%、等長肌力上升11%。
請繼續往下閱讀...
試驗者主觀感受
高強訓練度5天中的第3天感覺最糟,恢復感下降41%;直到減量後第14天,疲勞感才完全回到基準。總之,高強度訓練過後,雖然疲勞感還在,但體能早就已經反彈回升。
實際怎麼做?
1.不要完全依賴「疲勞感」來判斷體能狀態。
2.比賽前安排短期高壓訓練,接著減量,可讓肌力達到高峰。
3.可以主觀疲勞感來判斷訓練負荷,但也要搭配客觀數據(如1RM、跳躍高度)才能知道目前體能狀態。
。
。
標題:運動累 ≠ 表現差 研究:肌力其實在進步
地址:https://www.twetclubs.com/post/1143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