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師許詠棠指出,氣虛的人,適合太極、散步等緩和運動,促進健康;圖為情境照。(圖取自freepik)
葉立斌/核稿編輯
〔健康頻道/綜合報導〕民眾到中醫診所求診時,常聽到中醫師會說「你的體質不好,是冷底,要調補一下」,應該如何理解自己的體質呢?高雄長庚醫院中醫內科主治醫師許詠棠指出,中醫有9大常見體質,從體質下手可以找到適合自己的養生方式,由於體質不是固定不變,會隨年齡、生活方式、環境而改變。
許詠棠在臉書專頁「」發文分享,民眾常聽到關於體質的說法,例如,「你火氣好大,口臭又口破,體質燥熱,不能喫補」、「你一定就是過敏體質,皮膚才容易癢」等,因此,引發民眾好奇自己屬什麼體質。
請繼續往下閱讀...
許詠棠說明,在中醫理論中,體質是先天遺傳與後天生活習慣共同作用下,形成的身體狀態與特點。它影響著你對環境的適應、對疾病的敏感程度,以及恢復健康的速度。她歸納中醫的9大常見體質:
●平和質 – 氣血充足、體態勻稱精神佳,屬健康體質。
●氣虛質 – 易疲倦、氣短、自汗、免疫力低。
●陽虛質 – 怕冷、手腳冰涼、喜熱飲。
●陰虛質 – 容易口乾、手心熱、怕熱、睡眠淺。
●痰濕質 – 體型偏胖、四肢沉重、舌苔厚膩。
●濕熱質 – 易長痘、口苦、身體黏膩。
●血瘀質 – 容易刺痛、皮膚暗沉、瘀斑多。
●氣鬱質 – 情緒敏感、悶悶不樂、常歎氣。
●特稟質 – 過敏體質,如鼻過敏、蕁麻疹、哮喘。
許詠棠接著說,了解自己的體質,才能找到最適合自己的養生方式找到最適合自己的養生方式,提高預防疾病的能力,讓調理身體與治療更精準有效。
體質調養原則
許詠棠強調,中醫作體質調養有4原則,可提供民眾參考:
1.飲食對症。陰虛的人,多喫滋陰食材(百合、銀耳);陽虛的人,多用溫補(羊肉、薑)。
2.適合自己的運動。氣虛的人,適合太極、散步等緩和運動;濕熱的人,可以多從事快走、遊泳等運動,促進排汗。
3.情志調適。保持心情舒暢,減少壓力影響免疫。尤其氣鬱體質的病人更要學會放鬆。
4.作息規律。充足睡眠,幫助氣血生成與臟腑修復。
。
。
標題:你是哪種體質? 中醫揭9大類型 教你養生防疾病
地址:https://www.twetclubs.com/post/1143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