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中國媒體《鳳凰網》24日以「花蓮潰壩慘案:17死129失蹤,一場本可避免的人禍」為題發表文章,「這場慘絕人寰的悲劇,其根源絕非純粹的『天災』,而是長達兩個多月的行政怠惰、風險誤判與系統性治理失效所釀成的巨大人禍。」臺灣各級部門的表現堪稱一場荒誕的「會議救災」鬧劇。
《鳳凰網》列出臺灣中央、地方政府自7月底至事發的相關舉措,「7月底,相關部門曾派直升機進行空中勘察,確認堰塞湖存在,但此後再無實質性行動」;8月6日、7日及13日,水利署花蓮分署召開協調會但未形成排險方案,林保署副署長親赴現場象徵意義大於實質效果,農業部官員敷衍說會努力解決;直到8月28日水利署召開河道疏浚協調會,達成9月底前疏浚60萬噸的目標,但這對於總量近億噸的堰塞湖而言,杯水車薪,且從未真正執行。
《鳳凰網》續指,9月17日,花蓮縣消防局應變中心開會,據最新監測資料調整應變作為;但18日,國民黨籍花蓮縣長徐榛蔚(女,其丈夫傅崐萁也曾長期擔任花蓮縣長)帶縣府團前往日本、韓國考察如何排險,上演了一場遠水救不了近火的政治作秀。氣象部門19日已預測樺加沙颱風將侵襲花蓮,但當局仍未採取任何緊急排險措施;同日,專家共識將「最可能情境」由極端潰壩改為「晴天溢流、下切約50公尺」的沖刷型事件,並依此調整避難疏散策略。22日,縣政府報告稱堰塞湖將於24日有溢堤危機,僅啟動部分撤離,依然拒絕實施工程幹預。
《鳳凰網》批評,回顧這兩個月,除了組織一次針對230多戶、630多人的小範圍疏散外,其餘所有行動都停留在「開會、調研、評估、制定方案」的迴圈。相關部門輕率地評估稱「若無豪雨,堰塞湖將在10月中旬自然溢流,目前無立即潰壩危險」。這種基於僥倖心理的判斷,直接導致一個巨大的定時炸彈被長期擱置在人口密集區的上遊,直至樺加沙的暴雨成為壓垮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
此外,台灣媒體報導「喊整夜沒食物 光復鄉民近連鎖賣場自拿物資」的報導,也在中國社群媒體微博上引發關注,畫面中拍到一名男子爬上櫃檯,拿取後方的菸酒。中國網友嘲諷說:「煙是文明社會救災必需品」、「沒食物,先拿煙」、「差不多吧,人性如此,差不多」、「拿食物飲料水我沒啥好説,以後記得來付錢,但是像視頻裡那叫偷、搶」。
相關報導也有在Threads上引發台灣網友熱議,「拿緊急物資應急,可理解但為什麼要拿煙、酒?」「賣場有說可以拿嗎?如果沒有,拿了有付錢嗎?」「零元購出現了,我沒辦法再笑中國零元購了」。
- 花蓮
- 馬太鞍溪堰塞湖
- 堰塞湖
- 中國
- 鳳凰網
- 災情
- 光復鄉
標題:中媒大談花蓮官僚怠惰「人禍可避免」災民0元購拿菸中網熱議
地址:https://www.twetclubs.com/post/1183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