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台美仍在實體磋商,鄭麗君2日指出,針對台灣對美國擴大投資,我方提出「台灣模式」,即藉由雙方「政府對政府」合作,讓企業自己規劃、政府以金融信保,共同開發產業聚落。
然而根據中央社報導,吳大任認為,台積電能在台灣高效運作,是因為上下遊供應鏈集中,能在發生設備問題時即時支援,與美國產業環境不同。
另外,勞動條件也大不相同。吳大任指出,台灣的責任加班制度,在勞動與工時嚴格的美國,可能會被認為是「強迫勞動」,將付出多餘成本以及可能面臨訴訟的風險。
此外,美國商務部長盧特尼克提出「台美晶片產能五五分」,吳大任分析,至少需要5000億美元的投資,不過台積電至今也僅承諾1600億美元,就算成立產業聚落也未必達到美方滿意規模。
吳大任認為台灣確實在談判中兩難,若台廠向美國遷徙,半導體投資重心轉移,恐怕導致民間投資萎縮,進一步影響內需和就業,但若拒絕美方提案,可能會被高關稅報復,衝擊GDP。
- 行政院副院長
- 台灣規劃
- 美國產業園區
- 台灣模式
- 政府合作
- 經濟挑戰
- 勞動條件
標題:「台灣模式」在美打造產業園區?學者:工時可能變成「強迫勞動」
地址:https://www.twetclubs.com/post/1191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