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食健康

喫清淡仍有膽結石? 營養師:預防膽結石2原則

專家表示,維生素C可以改變膽汁濃度,延長膽汁在膽囊中濃縮成膽結石的時間;圖為情境照。(圖取自freepik)

〔健康頻道/綜合報導〕有民眾覺得奇怪,自己明明喫得很清淡,為什麼還是有膽結石?東元綜合醫院營養師黃詩瑩指出,膽結石在台灣發生率為5-12%,相較於美國的64-73%,看似相差甚遠,但隨著國人飲食西化,膽結石的發生率有可能越來越高。多數的膽結石沒有症狀,不需治療,只需每年超音波定期追蹤;若是結石已經導致反覆性疼痛、影響生活品質,或是結石卡住膽道造成急性膽囊炎,則建議進行手術將膽囊摘除。

哪些關鍵會造成膽結石呢?黃詩瑩在東元綜合醫院專欄表示,年紀超過40歲;女性罹患率是男性的2-3倍;懷孕時女性荷爾蒙改變,雌激素會提高膽囊內膽固醇並降低膽汁分泌;肥胖者膽汁中膽固醇的比例較高,增加膽汁淤積;動物性脂肪和精緻糖攝取過高,會使得膽汁中膽固醇比例增加;節食減肥,節食或飲食中缺乏油脂,會減少膽囊收縮,增加膽汁淤積等。

請繼續往下閱讀...

預防膽結石2原則

原則1:促進膽囊收縮、幫助膽囊排空

●良好的運動習慣:運動可以促進膽囊收縮。研究指出,每週5天以上,每次30分鐘的耐力訓練,可以減少30%膽結石發生率。

●規律進食:節食或飲食中缺乏油脂,都會減少膽囊收縮。三餐應定時定量,避免空腹時間過長。

●適量攝取促進膽囊收縮的營養素:

攝取鐵質食物來源:鴨血、豬血和牛、羊、豬;植物性食物如海藻類、豆類、全穀類、堅果類、深色蔬菜等;薑黃素食物來源:咖哩粉、薑黃、黃芥末等;咖啡因食物來源:現煮咖啡、義式濃縮咖啡、茶等。

原則2:減少膽汁中膽固醇濃度

● 降低精製糖、油炸類食物攝取:精製糖和高溫氧化的油脂會增加體內自由基和氧化壓力,增加膽汁濃度。

●減少飽和、反式脂肪攝取:紅肉等動物性脂肪或氫化加工的反式脂肪攝取過多,會造成體內膽固醇增加。

●適量攝取可減少膽汁中膽固醇的營養素:

維生素C:維生素C可以改變膽汁濃度,延長膽汁在膽囊中濃縮成膽結石的時間。食物來源:芭樂、釋迦、柑橘類、奇異果、鳳梨等。

牛磺酸:牛磺酸可以降低肝臟內膽固醇濃度,合成膽汁的原料膽固醇少了,即可減少膽汁生成,預防膽結石。食物來源:深海魚貝類含量最豐富,如扇貝、牡蠣、幹貝等。

Omega-3、9脂肪酸:血液中高密度脂蛋白(HDL,好的膽固醇)濃度較高可減少膽結石生成,因此建議適量攝取Omega-3、9脂肪酸食物,提升血液HDL濃度。 Omega-3、9脂肪酸食物來源:深海魚類、堅果類、橄欖油等。

膳食纖維:膳食纖維不但可以減少膽固醇被吸收進體內,也可與膽酸、膽鹽結合,將其排出體外,避免膽汁在膽囊中停留過久而濃縮。膳食纖維食物來源:全榖雜糧類食物、蔬菜類、水果類、堅果類。




標題:喫清淡仍有膽結石? 營養師:預防膽結石2原則

地址:https://www.twetclubs.com/post/1239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