鳴堂中醫體系醫療長周宗翰指出,在中醫來看,皮膚是內臟狀態的延伸,是身體平衡被打亂時最先發出的警訊。(圖取自freepik)
〔健康頻道/綜合報導〕皮膚看起來不好,其實不只是「臉的問題」。鳴堂中醫體系醫療長周宗翰指出,在中醫來看,皮膚是內臟狀態的延伸,是身體平衡被打亂時最先發出的警訊。當痘痘、濕疹、暗沉或敏感反覆出現,往往代表脾胃、肝、肺等臟腑正在求救。調整保養品只能止住表面,真正要讓皮膚穩定下來,需要從體質著手、從內到外一起調理。
周宗翰在臉書專頁「」分享,常見3大皮膚狀況:
請繼續往下閱讀...
1.出油+痘痘
▪常見:額頭、下巴、兩頰爆痘、油光滿面。
▪原因:脾胃濕熱、肝火旺盛,愛喫炸辣甜+熬夜壓力累積。
▪伴隨:口臭、便祕、易怒。
2.乾癢+濕疹
▪常見:皮膚紅腫、反覆乾癢、濕疹流湯。
▪原因:脾虛濕盛、血虛風燥,內濕+外風同時作亂。
▪伴隨:腸胃差、容易疲倦。
3.暗沉+敏感
▪常見:氣色差、臉色灰黃、泛紅敏感。
▪原因:氣血不足、肺氣虛弱,代謝慢、抵抗力差。
▪伴隨:容易過敏、換季就發作。
鳴堂中醫體系醫療長周宗翰指出,皮膚暗沉+敏感,常伴隨容易過敏、換季就發作。(圖取自freepik)
中醫調理3大策略
1.內服調體質
▪中藥:選用黃芩、茯苓幫助清熱祛濕,當歸、枸杞補氣養血,從肝、脾、肺的調理下手,讓循環順、濕熱退、氣血足。
▪重點:不是只治痘,是把身體失衡處拉回來。
2.外治清患處
▪方法:透過中藥外敷、針灸、穴位調理,像是按壓合谷、曲池幫助清熱解毒,足三裏健脾祛濕,內外一起調。
▪重點:加速皮膚修復,減輕紅、癢、痛。
3.生活飲食養正氣
▪飲食:少喫冰、甜、炸,避免濕熱堆積;多喫薏仁、綠豆、冬瓜清熱利濕,搭配紅棗、桂圓補氣養血,養好體質不再反覆。
▪作息:早睡不熬夜、穩定情緒,才能讓皮膚「休息」。
。
。
標題:皮膚好壞看體質 中醫解析常見3膚況與對策
地址:https://www.twetclubs.com/post/1244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