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蓮慈濟醫院骨科部主治醫師陳顥文提醒,長時間低頭與頸肩痠痛、頭前傾姿勢及部分頸椎的退化性變化很有關聯。(花蓮慈濟醫院提供)
〔記者王錦義/花蓮報導〕現代人不論是上班工作還是下班休息時間都離不開3C產品,長時間低頭的姿勢已成為許多人生活日常。花蓮慈濟醫院骨科部主治醫師陳顥文提醒,長時間低頭與頸肩痠痛、頭前傾姿勢及部分頸椎的退化性變化很有關聯,陳顥文醫師教民眾兩個簡單且安全的自我訓練,建議低頭族應養成每30分鐘起身活動一次的習慣,即使只是轉轉頭、伸伸手臂,也能讓頸椎「喘口氣」。
「特定姿勢後的『手麻』,可能是頸椎退化與神經受壓的前兆!」長期固定低頭姿勢後,容易感到肩頸痠痛,實際上這就是身體發出的警訊。陳顥文醫師說,頸椎退化與神經壓迫的初期,常會出現脖子僵硬、肩膀痠痛、手麻或手臂無力等症狀;其中,手麻與上肢無力多見於神經根受壓,而走路不穩、扣扣子困難等則可能是頸髓受壓(頸髓病變)的警訊,應及早就醫評估。若放任狀況惡化,可能進一步出現精細動作變差或步態不穩等問題。
請繼續往下閱讀...
為預防頸椎問題惡化,陳顥文醫師建議2個動作可以維持頸椎穩定、預防惡化的動作,第一招是「夾肩胛」。夾肩胛不是聳肩,要想像背後兩塊肩胛骨往中間靠攏,肩膀後縮夾緊,胸口自然打開,脖子也會變得挺直,可搭配呼吸吐納。每次維持5–10秒,重複10次。
第二招是「下巴內收」。在肩膀後縮的基礎上,保持目視前方,將下巴輕輕往喉結方向收,想像「後腦勺往後長高」,不要擡頭或仰頭。每次維持5–10秒,重複10次。若要增加活動度,可在「中立位」下做緩慢左右轉、前後點頭與側彎,各10次;避免在過度仰頭時左右擺動,以免增加小面關節或椎間孔壓力。
陳顥文醫師建議,使用電腦時,螢幕高度應與眼睛同高、鍵盤滑鼠置於手肘約90度的位置,避免頭部前傾;睡眠時枕頭高度以能支撐頸部、維持自然曲線為原則,仰睡時讓下巴與鼻尖大致呈水平,側睡時以肩寬補足高度,使頭頸維持中立、不向一側傾倒。
若曾接受頸部手術、罹患嚴重骨質疏鬆、容易暈眩(疑似椎動脈不穩)、近期有急性外傷或出現進行性神經症狀(如走路越來越不穩、手部精細動作變差、大小便功能改變),請先諮詢醫師或物理治療師,再進行上述運動與訓練。陳顥文醫師強調,一旦出現手麻、行走不穩、長期肩頸僵硬或擡頭困難等情形,請及早就醫,尋求專業醫療協助。
。
。
標題:低頭族頸椎退化與神經受壓 骨科醫師2招穩定頸椎
地址:https://www.twetclubs.com/post/124575.html